从军征古诗读后感日记
一个现代学子的心灵震撼
今天在语文课上,我们学习了那首古老而沉重的《从军征古诗》,这首诗像一把钥匙,打开了我对古代战争认知的新大门。诗中那句“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”仅仅十个字,却像一把锋利的匕首,直刺我的心窝。我不禁想象,那位十五岁的少年,被迫离开家乡,踏上未知的征途,而当他八十岁归来时,面对的却是“松柏冢累累”的荒凉景象。这种时间的跨度与命运的残酷,让我久久无法平静。
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对照
读着这首诗,我仿佛能听到远古战场的号角声,看到那些年轻士兵们疲惫而坚定的身影。他们为了国家的安宁,牺牲了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。然而,诗中最打动我的并非战争的宏大场面,而是战争背后的个人悲剧。那位八十岁的老兵,归来时已无家可归,只能“舂谷持作饭,采葵持作羹”,却不知送给谁分享。这种孤独与绝望,超越了时空,直击现代人的心灵。
在今天的和平年代,我们很难想象那种背井离乡数十年的痛苦。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、交通便捷的时代,随时可以通过手机与家人联系,乘坐高铁飞机快速回家。而古诗中的老兵,却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完成回家的愿望,甚至回家后发现一切早已物是人非。这种对比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,也让我对和平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个人反思与情感共鸣
作为00后的一代,我们常常为学业压力、人际关系而烦恼,但与古诗中描述的战乱之苦相比,我们的困扰显得那么微不足道。这首诗让我意识到,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苦难与挑战,而真正的勇气在于面对苦难时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我特别注意到诗中那句“出门东向看,泪落沾我衣”。这是何等深沉的悲哀啊!一个人历经沧桑后,只能无助地望向东方,任凭泪水浸湿衣襟。这种情感的表达既克制又强烈,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“哀而不伤”的审美特质。
读完这首诗,我忍不住想象如果自己生活在那个时代会怎样。我能否像那位老兵一样坚强?我是否会抱怨命运的不公?这些问题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。同时,我也更加敬佩那些保家卫国的军人们,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,他们都值得我们的尊重与感恩。
结语:和平的珍贵
《从军征古诗》不仅是一首描写战争残酷的诗歌,更是一面镜子,让我们看清和平的珍贵。它提醒我们,历史不能忘记,牺牲值得铭记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对历史的敬畏之心,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,同时关注那些仍然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。这首古诗将会一直留在我的心中,时时提醒我生命的价值和和平的意义。
十五从军征读后感
《十五从军征》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、真实的人性和卓越的艺术手法,深深地触动了我。通过这首诗的学习,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伤害,也更加珍视和平与家园的重要性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能够吸取战争的教训,珍惜和平与家园,我们一定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、更好。 《十五从军征》是一首汉乐府民歌,描述了一个少年在15...
十五从军征读后感50字合集
《十五从军行》的读后感 篇 1 “‘十五从军行,八十始得归,道逢乡里人:“家中有阿谁?……’”一句句朗朗读书声,从我们的教室里传来。原来,我们在 学《十五从军行》,读了这首诗,我深有感触。 “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”这两句,直言老兵“十五”岁从 军,“八十”岁方回,看似平淡无奇,像不经意间道来...
《十五从军征》读后感合集
《十五从军征》读后感 一 战争,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和平年代的人来说,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字眼。有的人甚至认为它很好玩。真正的战争,充满了杀戮,你不杀敌人,敌人就会杀了你。它带给所有老百姓和士兵以沉重的心理打击。可战争仅仅是为了满足一些政客的一己私利。 《十五从军征》中的一个老兵在80岁时终于能够衣锦还...
《十五从军征》读后感
《十五从军征》读后感 《十五从军征》是一首令人心碎的乐府诗,它以一位老兵的视角,揭示了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残酷摧残。诗中老兵少小离家,暮年归来,面对的却是荒芜的家园和亲人的离世,这种巨大的落差感让人不禁为之动容。老兵归家的场景,充满了迷茫与无助。他历经八十年的征战,终于踏上了返乡之路,却在途中...
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读后感
篇一汉乐府《十五从军征》读后感 “十五从军征,八十始得归。”当我读到这句诗时,心里不禁“咯噔”一下,这是怎样漫长又残酷的岁月啊!十五岁,本该是无忧无虑、青春洋溢的年纪,却被迫离开家乡,投身军旅,直到八十岁才能归来。这中间的六十五年,他经历了多少战火硝烟,又承受了多少思乡之苦?也许只有他自己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