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登鹳雀楼一日游记

登鹳雀楼一日游记

朝霞启程

清晨五时,东方既白,我携一卷唐诗选本踏上前往永济的旅途。车窗外的麦田泛着金浪,远山如黛,不禁想起王之涣"白日依山尽"的千古名句。这座始建于北周的军事岗楼,因诗人驻足而成为中华文明的精神坐标,今日终得亲临。

巍峨见闻

午前抵达景区,朱漆城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登楼时特意数过台阶——整整七十三级,恰合《易经》中"天九地七"的阳数之合。凭栏远眺,黄河如金色缎带蜿蜒于晋陕峡谷,对岸中条山云雾缭绕。忽见三只白鹭掠过水面,恰应了"鹳雀"之名。

“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”——此刻方知此句不仅是写景,更是人生哲学的凝练。许多游客在此吟诵,不同方言却有着相同的韵律节奏,仿佛时空在此交错。

墨韵留痕

在三层展馆见到明代摹刻的唐诗碑碣,斑驳字迹间流淌着千年文脉。特制电子屏可临摹古诗,我以指尖写下“黄河入海流”时,屏幕泛起水墨涟漪,恍若与古人共执一笔。馆内学童正举行诗词朗诵会,童声琅琅中,突然理解文化传承的真谛。

暮色顿悟

黄昏时分再登顶楼,果然见得“白日依山尽”的壮美画卷。落日熔金,群山渐染赭红,黄河水色由金黄转为暗紫。几位银发老者架起相机静候夜景,交谈得知皆是退休语文教师,每年秋分必来此怀古。

暮色中忽然了悟:这座楼宇早已超越土木砖石的存在,它既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灯塔。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“更上一层楼”,或许在科研实验室里,在田间地头间,在书斋画案前。当现代人困于方寸屏幕时,更需要登高望远的胸怀。

归途车载广播正播放《黄河大合唱》,窗外星河初现。今日登临让我确信:有些诗句会熔铸在民族血脉里,如同黄河水般奔流不息,提醒着代代后人——眼界决定境界,高度拓展格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