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日记一则

《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》日记一则

十月廿六日 晴

今日重读《诗经·卫风·硕人》,读到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一句时,心中蓦然一动。这八个字,竟像一把钥匙,瞬间开启了我记忆的闸门,让我想起了昨日在西湖边邂逅的那位女子。

那是在黄昏时分,夕阳给湖面铺上一层碎金。我正沿着苏堤漫步,忽然被一阵若有若无的笑声吸引。循声望去,只见不远处柳树下站着一位身着浅青色旗袍的女子,正与同伴低声交谈。她侧对着我,只能看见半边脸颊的轮廓,却已觉得清丽难言。

恰在此时,她似乎听到什么趣事,忽然转过头来,嘴角轻扬——正是“巧笑倩兮”的生动写照。那不是张扬的大笑,而是唇角微弯,眼波流转间自然流露的欢愉,像春风拂过湖面漾起的涟漪,浅浅的,却直抵人心。最妙的是那双眼睛,当它们望向这边时,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“美目盼兮”。那双眸子不是单纯的明亮,而是带着某种灵动的光彩,眼波流转之间,仿佛会说话般,既有少女的天真,又透着几分沉静的温柔。

她抬手将一缕散落的发丝掠到耳后,这个简单的动作在她做来却别具风致。手腕纤细白皙,手指修长,动作轻盈得像蝴蝶振翅。我不由想起古人形容美人“指如削葱根”,原来并非夸张。当她偶尔抬眼望向远处的雷峰塔时,那凝眸远眺的神态,又让人想起“脉脉眼中波,盈盈花盛处”的意境。

暮色渐浓,湖面起了一层薄雾。那女子与同伴缓缓离去,她的身影在暮霭中渐行渐远,衣袂飘举,恍若凌波仙子。我立在原地,心中竟无端生出些怅惘,仿佛刚才邂逅的是一场唐宋年间的梦。此刻回想起来,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要用“倾城”“倾国”来形容美人——并非指容貌真的能够颠覆城邦,而是说这种美具有某种震动人心的力量,让人见之忘俗,久久回味。

现代人惯用各种华丽辞藻堆砌美貌,反倒不及古人寥寥数字来得传神。“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”,这八个字之所以能流传千古,正是因为它抓住了美人最动人的瞬间——那含笑时眼角眉梢的风情,那凝望时眼底流动的光彩。这种美不仅是视觉的享受,更是心灵的触动。今日再品这首诗,忽然懂得了什么叫“千古美人如一梦”,而文字,就是这场梦最好的载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