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夏日炎炎,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感

夏日炎炎,读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有感

一则关于盛夏光景的日记

今日小暑,天气愈发燥热起来。清晨醒来,窗外已是蝉鸣聒噪,阳光透过繁密的梧桐叶,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午后百无聊赖,从书架上随手抽出一本《宋诗选注》,信手翻至杨万里的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,轻声念诵: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”短短二十八字,仿佛一阵清凉的穿堂风,瞬间将我带离这闷热的书房,神游至千年前的西子湖畔。

诗中之景与眼前之境

诗人笔下那“接天莲叶”的浩瀚“无穷碧”,与“映日荷花”的娇艳“别样红”,构成了夏日最浓墨重彩的画卷。这让我不由得想起上周末去公园看到的荷塘。虽不及西湖的广阔,但那田田的荷叶挤满了整个池塘,层层叠叠,绿意盎然,仿佛一块巨大的翡翠。阳光直射下来,荷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,折射出璀璨的光芒。粉白的荷花亭亭玉立,有的尽情绽放,有的含苞待放,在绿叶的映衬下,果然当得起“别样红”的赞誉,那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、娇而不媚的红色。

杨万里的诗,妙就妙在他不直接写天气的炎热,而是通过莲叶与荷花蓬勃旺盛的生命力,侧面烘托出盛夏的独特气息。那无穷的碧色和耀眼的红色,本身就是阳光与热量滋养出的杰作。这比直接描写酷暑要高明得多,它让人感受到的不是难耐的燥热,而是生命在极致环境下的绚烂绽放。

记忆中的夏日池塘

读着这首诗,我的思绪也飘回了童年的乡下。老屋后面也有一方小池塘,每逢夏季,便是我和伙伴们的乐园。我们顶着烈日,去摘那最大的荷叶,戴在头上当作遮阳帽,清香的荷味便萦绕在鼻尖。有时甚至会偷偷采下莲蓬,剥出清甜的莲子米解馋。池水并不清澈,但我们依旧敢扑通跳下去戏水,搅动得一池荷花荷叶摇曳生姿。那时不识杨万里,却亲身实践着他诗中的意境——在“无穷碧”中嬉戏,欣赏那“别样红”的风采。如今回想,方才真正体会到此诗描绘得何等真切,那是一种活生生的、可触可感的夏天。

夏日之悟

古人没有空调电扇,他们对季节的感受反而更为敏锐和深刻。他们懂得欣赏夏日的热烈与奔放,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其炎热。杨万里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,夏天并非只有蝉鸣与酷暑,更有荷花绽放的美丽和荷叶延绵的壮阔。这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,善于从艰苦的环境中发现并赞美生命的美好。

反观当下,我们总是躲在冰冷的空调房里,隔着玻璃窗看待夏天,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,感官也似乎变得迟钝了。我们错过了清晨沾满露水的草叶,错过了午后树荫下的凉风,更错过了傍晚那染红天边的晚霞。我们失去了对季节更替的真切体验,也失去了许多诗意的生活片段。

合上书页,窗外依然炎热,但心境却平静清凉了许多。我决定放下手机,走出空调房,去真切地感受一下这个“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”的夏天。或许,我也能在日常琐碎中,发现属于我的那一片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