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秋日访菊:重读元稹菊花有感日记

秋日访菊:重读元稹《菊花》有感

十月二十三日 晴 微风

清晨推窗,忽见院中那丛菊花已悄然绽开金黄色的花瓣,在微凉的秋风中轻轻摇曳。这景象让我倏然想起唐代诗人元稹那首脍炙人口的《菊花》:

"秋丛绕舍似陶家,遍绕篱边日渐斜。
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。"

一、诗中的菊花意象

元稹这首诗看似浅白,实则蕴含深意。首句"秋丛绕舍似陶家"便巧妙化用陶渊明"采菊东篱下"的意境,将自家院落比作隐士居所。诗人不直接赞美菊花,而是通过"遍绕篱边日渐斜"的动作描写,展现自己赏菊入迷、流连忘返的情态。最妙的是后两句的转折——并非主观偏爱菊花,而是因为菊花在百花凋零的深秋独自绽放,这种"舍我其谁"的担当精神,正是诗人所要歌颂的品质。

二、菊园实地感悟

午后特地前往市郊菊园。漫步在遍植各色菊花的田埂上,恍若走入元稹的诗境。仔细观察那些迎着秋风傲然挺立的花朵:有的花瓣细长如金丝,有的饱满如绣球;白色的冰清玉洁,紫色的高贵神秘。想起元稹所处的中唐时期,朝政动荡,诗人借菊花表达的不正是这种在逆境中坚守节操的精神吗?正如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"菊花开尽更无花",菊花之所以珍贵,是因为它选择在最萧瑟的季节绽放。

三、古今菊魂相映

站在菊丛中忽然顿悟:元稹笔下的菊花之所以穿越千年依然动人,是因为它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,升华为一种文化符号。这种符号既包含陶渊明式的隐逸超脱,更蕴含着士大夫"穷则独善其身"的道德坚守。反观当下,我们在快节奏生活中,是否也需要这种"菊花精神"?不在春日与百花争艳,而在属于自己的时节默默积蓄力量,最终绽放出独一无二的光彩。

今日最深的体会是:经典诗词的魅力不在于辞藻华丽,而在于它能唤醒每个时代读者内心的共鸣。元稹的《菊花》就像一面镜子,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照见自己的生命状态——是否能在喧嚣中保持宁静?是否能在逆境中坚守本心?

暮色渐浓,菊园游人渐稀。独坐亭中,看夕阳为菊花镀上金边,心中默念着"不是花中偏爱菊,此花开尽更无花"。忽然明白: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,是诗人对生命轮回的深刻感悟——欣赏菊花,何尝不是对时光流逝的叹惋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?每一朵菊花都是秋天的使者,提醒我们珍惜当下,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活出精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