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古诗青玉案·暮春独思日记

古诗青玉案·暮春独思日记

四月廿三 微雨初霁

晨起推窗,见庭前海棠零落成泥,忽忆辛稼轩“蓦然回首”之句,竟怔忡良久。青玉案这三字在舌间辗转,恍若古玉硌着齿颊,沁出千年寒凉。案上宣纸被风掀动,墨痕犹带去岁残冬的涩意。

青玉案与时空叠影

总觉词牌青玉案该是青玉雕成的托盘,盛着明珠美酒,实则“案”字古意乃指食器。《文选》注“青玉案”为“玉案之以青玉饰之也”,这般考据却消解了少年时想象的浪漫——那时总以为定是书生伏案的青玉镇纸,压着未写完的断肠句。而今春深,案头青瓷冰纹笔山倒真映着窗纱新绿,与词牌莫名契合。

午后循例临帖,摹《韭花帖》至“昼寝乍兴”处,墨色突然涣散。原是被檐角渗漏的雨珠砸中,晕开如暮色中的烟花。忽然懂得稼轩写“东风夜放花千树”时,未必真是欢欣,倒像隔着时空的琉璃看前世繁华,美则美矣,触之即碎。这般心境与今时伫立窗前的我何其相似,皆在繁华寥落间徘徊不定。

暮春时节的词境重现

酉时雨歇,携卷至西园。荼蘼架下积水流红,恍若词中“宝马雕车香满路”的残影。有鸟雀啄食蔷薇实,簌簌声里竟辨不清是唐宋的鸟鸣还是今朝的振翅。青石案角苔痕深重,以指抚之,凉意直透肘腕。忽然惊觉这石案岂非另一重青玉案?只是无人在其上置酒填词,空承着四时风雨。

记得旧岁曾访鹅湖书院,见廊下学童诵“众里寻他千百度”,童声清越如碎玉。而今想来,稼轩若见今人皆以其愁绪为风雅,不知作何感想。或许词人本意不过记录刹那心绪,如青玉案承接坠露,当时只道是寻常。

暮色四合时,见邻家稚子提灯寻蝶,绢纱灯笼晕开一团暖黄,恰似词中“灯火阑珊”的注脚。原来千古情思终会沉淀为日常景致,唯敏感者能窥见其中震颤。返室展卷,录今日所见,墨迹在青白纸页间如春蚕食叶。忽觉青玉案不仅是词牌,更是盛放时光的容器——以青玉之冷冽存热忱,以案几之方正载迂曲。

临扉听得夜风穿竹,恍若有人轻叩。回望案头灯盏,在青瓷笔山上投出暖光,竟似古时玉案承着烛火。千年一瞬,大抵如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