忆王孙·春词日记
壬寅年二月十二 惊蛰三候
晨起推窗,见阶前碧草如烟,恍然忆得李重元「萋萋芳草忆王孙」之句。柳外高楼氤氲在细雨里,恰似词中「杜宇声声不忍闻」的欲语还休。想来明清之际的文人,便是这般对着满园春色,将愁思揉碎在墨痕深处的。
一、茶烟与书卷
午后焙茶,看青烟旋绕如游丝,忽然念及沈周《写怀》诗册中「风清月朗偏宜夜,一片青山即故人」的疏旷。古人以茶烟养性,今我独坐小斋,案头《明诗别裁》散着幽香。张岱《陶庵梦忆》载雪煮茶之雅事,而我只得寻常龙井,然茶烟透窗与雨丝相缠时,竟觉四百年光阴不过一瞬。
二、雨巷屐声
申时撑伞过青石巷,木屐叩响恍若应和着高启「渡水复渡水,看花还看花」的节律。墙头杏花湿重,坠入积水泛起明清小说里常见的才子佳人涟漪。忽有黄犬跃过积潦,惊散倒映里的云影天光,倒似龚自珍「叱起海红帘底月」的俏皮。
三、夜灯勘诗
夜读钱谦益《列朝诗集》,灯花爆时恰见袁宏道「独坐书斋手为妻」的诙谐注疏。窗外雨歇月出,银汉斜挂如徐渭泼墨大写意。今人习用电烛,终不及古人油灯下「白发无情侵老境,青灯有味似儿时」的昏暖光晕。掩卷时闻远笛,疑是王夫之舟船过湘水,笛声裹着楚骚遗韵穿透三百年时空。
今日最妙处在暮色初合时,见邻家稚子以竹竿追扑柳絮,欢声裂开雨雾,霎时解了整日耽于古意的沉郁。方知明清诗家虽常作悲语,然其生活底色仍是鲜活的——唐寅鬻画换酒时,定也见过这般稚趣横生的街景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