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古诗遗爱寺小记
寻访千年古刹的静谧时光
丙申年仲夏,余独往城东古诗遗爱寺。此寺始建于唐,历经千年风雨,犹存于世。晨光熹微时,踏露而行,远望山门隐于苍翠之间,朱墙斑驳,颇有古意。
山门初入见幽深
石阶青苔湿润,两侧古柏参天。寺额"遗爱"二字乃清代书法家题写,笔力遒劲。入门即见韦陀像,金漆虽褪,法相庄严如故。香炉中三柱清香袅袅,与晨雾交融,顿觉尘虑尽消。
大雄宝殿瞻古韵
正殿供奉释迦牟尼佛,左右列十八罗汉。值得注意的是殿柱上的楹联:"遗泽长留山水趣,爱心永驻梵刹春",巧妙嵌合寺名。住持云此联乃明万历年间进士所题,至今已四百余载。殿角悬铜铃,风过时清音悠远,与诵经声相和,令人心静。
碑廊徘徊读往事
寺东侧碑廊存明清碑刻二十三通,最古者为正统十年所立。细辨碑文,多记载历代重修寺宇之事。其中康熙年间碑刻详述顺治帝曾巡幸于此,赐御笔"慈云普护"匾额,惜毁于战火。今人所见匾额为依拓本重制,然墨韵犹存王者气象。
后山寻幽得禅趣
循石径登后山,有亭翼然。亭畔古泉淙淙,白居易《遗爱寺》诗中"弄石临溪坐,寻花绕寺行"之景,于此可窥一二。坐亭中俯瞰,整座寺院掩映在绿荫之中,飞檐时现,恍若仙境。忽闻钟声起,惊起群鸟翩飞,方知已是午斋时分。
静思遗爱悟真谛
归途沉思:寺名"遗爱",非独指帝王恩泽,更寓佛家慈爱众生之意。千年古刹历经兴衰,而法脉不绝,正如檐角铜铃,任风雨侵蚀,其声清越如初。想来世间至宝,非金玉珠翠,乃此文化血脉之传承也。暮色中回望,寺影渐隐于苍茫山色,唯闻溪声潺潺,似述说着永恒的禅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