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
——黄河畔的沉思日记
2023年10月15日 星期日 晴
站在郑州黄河风景区的观景台上,望着那浑黄的河水裹挟着泥沙奔涌向东,李白那句"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"突然在脑海中炸响。这磅礴的气势,竟与一千多年前诗人所见如此相似。
一、自然之力的震撼
清晨的阳光下,河水泛着金色的波光。水流湍急处,漩涡一个接一个,像无数个小型的黑洞,吞噬着途经的一切。岸边裸露的河床上,层层叠叠的泥沙记录着河水涨落的痕迹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在黄河博物馆看到的资料——每年16亿吨泥沙被黄河搬运,其中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床。
站在"炎黄二帝"雕像脚下远眺,河水在远处与天际相接,当真如从九天倾泻而下。难怪李白会有"黄河之水天上来"的想象,这种视觉冲击,若非亲见,实在难以体会。
二、文明血脉的延续
午后参观黄河地质博物馆,展板上写着"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"。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点燃了文明的火种,甲骨文、青铜器、都江堰......这些璀璨的文明印记,都得益于黄河的滋养。
导游指着"悬河"示意图讲解:"开封段河床比城区高13米,就像悬在头顶的利剑。"我突然明白"奔流到海不复回"的另一层深意——黄河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沃土,还有警醒。她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,教导这个民族居安思危。
三、个人生命的映照
傍晚独自坐在河堤上,看落日将河水染成橘红色。手机里单曲循环着《黄河颂》,"风在吼,马在叫"的旋律与波涛声奇妙地融合。想起自己这些年的辗转——从兰州到济南再到郑州,始终沿着黄河迁徙。这条河见证了我的成长,就像她见证过无数代人的悲欢。
归途的公交车上,窗外的河水渐渐隐入暮色。但我知道,她仍在奔流,带着青藏高原的雪水,带着黄土高原的泥沙,带着亿万人的记忆,义无反顾地奔向大海。而我们,不也都是时光长河中的一滴水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