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游园不值日记:与六年级下古诗的春日邂逅

《游园不值》日记:与六年级下古诗的春日邂逅

四月五日 星期六 晴

清晨推开窗,阳光像温润的玉石般洒在书桌上,正好照亮语文课本中那首《游园不值》。叶绍翁的诗句“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”让我忽然想起,社区公园角落那扇常年紧闭的旧木门,不也像诗中的柴扉吗?

一、诗与现实的交响

带着课本漫步至公园,果然发现那扇爬满藤蔓的木门紧锁着。我学着诗中“小扣柴扉”的动作轻轻敲门,回应我的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。正当失望时,突然闻到一阵甜香——原来是墙头的杏花开了!粉白的花瓣像雪片般探出墙头,在蓝天下摇曳生姿。这一刻,我真正理解了“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”的意境。

原来诗人想说的不仅是美景,更是那种无法被束缚的生命力。就像我们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心情,虽然疫情让很多活动被“关住”,但我们对未来的期待,就像这枝红杏一样,总会找到绽放的途径。

二、时光深处的对话

坐在墙边的长椅上,我翻开日记本记录此刻。忽然有位老爷爷驻足,他笑着说:“小朋友也在看杏花?这棵树可是我四十年前刚搬来时种的。”他告诉我,这里曾经真是个小花园,后来改造公园时就保留了这面墙,“春色满园关不住”的景象每年都会重现。

老爷爷还吟起这首诗的后续创作:“纵使柴扉终不开,自有天机现灵台。”他说这是当年老师教他们的续写作业。我们聊起六年级下册的古诗,发现虽然隔了半个世纪,学的是同样的诗句,爱的同样是春天冲破阻碍的倔强。

三、诗意的传承

黄昏时分,夕阳给杏花镀上金边。我在日记本上画下这枝红杏,并抄录全诗。突然明白:古诗不是尘封的文字,而是穿越时空的对话。叶绍翁800年前的遗憾(不值),在今天变成了我的幸运(值)。

回家路上,我采了三片杏花瓣夹在日记本里。它们将和这首诗一起,成为我六年级春天最珍贵的记忆。终于懂得为什么语文老师总说“生活处处有诗意”——当我们带着诗的眼睛看世界,就连一扇打不开的门,都能变成美丽的相遇。

(日记尾声附古诗全文:《游园不值》 应怜屐齿印苍苔,小扣柴扉久不开。春色满园关不住,一枝红杏出墙来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