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古诗文练字日记:墨香中的时光印记

古诗文练字日记:墨香中的时光印记

一、晨起习字

清晨微光透过纱帘,我展卷磨墨,开始每日的必修课——古诗文练字。取出一方歙砚,缓缓注入清水,墨锭在砚台上圈圈研磨,墨香渐渐弥漫开来,仿佛与千年前的文人雅士产生了某种神秘的联结。选用的是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中的名句“永和九年,岁在癸丑”,笔尖蘸饱浓墨,在宣纸上徐徐行进。每一笔都需全神贯注:横如千里阵云,竖如万岁枯藤,点如高峰坠石。练字不仅是手的运动,更是心的修行,在反复描摹中,似乎能感受到右军当年曲水流觞的雅趣。

二、午间品读

午后阳光正好,我翻开《唐诗三百首》,挑选杜甫的《春望》进行临写。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十个字,写来竟觉沉重异常。仔细揣摩杜工部笔意,尝试用枯笔表现“烽火连三月”的苍凉,用浓墨渲染“家书抵万金”的深切。练字至此,已不仅是技巧的磨练,更是对诗文内涵的深度理解。每写一字,便仿佛与诗人对话一次,那些平仄起伏间,藏着多少时代的风云变幻与个人的悲欢离合。

练字心得三则:

其一,练字贵在持之以恒。苏轼有云:“书法备于正书,溢而为行草。”每日坚持临帖百字,胜过一日练千字而中断十日。其二,须得心手合一。董其昌《画禅室随笔》言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,胸中脱去尘浊,自然丘壑内营。”只有深刻理解诗文意境,下笔方能传神。其三,笔墨当随时代。在临摹古帖之余,也尝试用毛笔书写现代诗文,让传统艺术在当下焕发新生机。

三、暮色沉思

黄昏时分,整理今日所书之作,共得楷书《滕王阁序》选段三幅,行书《赤壁赋》一篇。张挂于壁,对照原帖仔细比对:有的笔画尚显稚嫩,有的结体已初具形貌。忽然想起曾文正公家书中“每日习字不必多,百字足矣”的教诲,确为至理。月光洒入书房时,我提笔在日记本上写道:“今日练字,始知‘用笔在心,心正则笔正’非虚言。观柳公权《玄秘塔碑》,其风骨凛然,正是人格之外化。愿以古人为镜,既修书艺,更养浩然之气。”

临睡前,将明日要临写的《道德经》章句准备好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”。这或许就是古诗文练字的最高境界——如水利万物般,在无声无息中滋养性灵,在横竖撇捺间参悟人生。墨香氤氲中,期待明日与古人的又一次相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