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蜀道难行日记:重走李白笔下的天梯石栈

蜀道难行日记

七月十一日 阴雨初霁

清晨的广元透着凉意,青石板路还泛着昨夜雨水的光。我站在明月峡栈道入口,望着崖壁上凿出的木架结构蜿蜒入云,终于理解了李白那句“噫吁嚥,危乎高哉”是何等震撼——这根本不是道路,而是悬在百米绝壁上的木质蜈蚣,是古人用血肉在花岗岩上绣出的奇迹。

《蜀道难》摘句

“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”

手指抚过千年古栈道的护栏,松木被岁月磨出温润的包浆。脚下是奔涌的嘉陵江,江水撞击礁石的轰响与李白描写的“飞湍瀑流争喧豗”完美重合。每走十步就能看见修复标记,唐代的榫卯与现代钢筋在岩层间交织,仿佛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。

午时 剑门关

攀至剑阁时雾气骤浓,“剑阁峥嵘而崔嵬”的碑文在雾中若隐若现。护林员老张告诉我,去年暴雨冲毁西段栈道时,他在崖底发现了唐代铁锨残片:“先人修路死,后人修路亦死。这路是拿命叠出来的。”他指着岩缝里的野梅说,“李太白写‘枯松倒挂倚绝壁’,现在还能见着,就长在悬棺遗址上头。”

考据笔记:公元758年唐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,龙武军在此凿宽栈道三尺,史载“马蹶坠崖者三十余骑”。

暮色中过皇泽寺

残阳如血时路过女皇武则天祀庙,壁画上的蜀道商队正驮着蜀锦北去。现代高速公路在对面山腰穿隧而过,汽车流光与千年栈道在峡谷间形成奇异叠影。想起李白预警的“磨牙吮血,杀人如麻”,如今只剩猕猴窜跃林间。

夜宿驿站整理照片,发现崖壁刻痕竟与《蜀道难》诗句对应——北宋人在“扪参历井仰胁息”处刻星宿图,明代人在“百步九折萦岩峦”处修九曲栏。最震撼的是清嘉庆年的修路碑,记载着“匠人绳悬凿岩,三日坠亡六人”,却坚持“不断蜀道非忠孝也”。

夜半札记

或许李白写的不仅是地理险阻,更是人类用文明对抗自然的史诗。当我的手与现代护栏、唐代凿痕、秦汉路基同时接触时,突然明白这条天路之所以“难于上青天”,是因为每寸道路都凝固着跨越朝代的勇气。今人高速穿山如履平地,却失了“以手抚膺坐长叹”的敬畏。忽闻火车汽笛划破夜空,那声长鸣里,恍惚听见千年前的李太白仍在吟唱: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侧身西望长咨嗟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