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石古诗图片中的坚韧之美
——一场与郑板桥的精神对话
清晨整理书桌时,那幅泛黄的竹石古诗图片从笔记本里滑落。画面上墨竹咬定青山,旁边题着郑板桥的名句:"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"这让我想起三年前在黄山写生时,曾在峭壁缝里见过真实的竹石相依之景。
一、画中竹石的意象解读
这幅竹石古诗图片采用传统水墨技法,竹竿用焦墨干笔逆锋而上,竹节处顿挫有力。最精妙的是根部与山石的结合处,画家用淡墨皴擦表现石纹,几簇竹根如钢爪般扣进岩缝。图片右上角钤着"咬定青山"的朱文印,与左下角的题诗形成对角呼应。
二、自然与艺术的互文
记得在黄山始信峰,我亲眼目睹岩竹的生命奇迹。它们的根系分泌酸性物质溶解岩石,每年只能生长两三厘米。这让我理解郑板桥为何在竹石古诗图片中刻意放大竹节比例——那是历经风霜的勋章。当时用速写本记录的场景,与眼前这幅图片形成奇妙的重叠。
三、现代生活的精神启示
最近项目遇到瓶颈时,我总爱对着竹石古诗图片发呆。那些看似柔弱的竹子,实则蕴含惊人的韧性。上周暴雨后,小区新栽的景观竹全部倒伏,唯独花坛角落的几丛野竹依然挺立。这让我想起图片中竹叶的绘制技巧:每片叶子都带着向上的弧度,就像永不低头的倔强。
临睡前,我把竹石古诗图片重新夹回《芥子园画谱》里。月光透过窗纱,在宣纸仿制的画面上投下斑驳竹影,恍惚间听见郑板桥在三百年前吟诵:"一节复一节,千枝攒万叶。"这大概就是传统艺术最动人的力量——跨越时空的生命共鸣。
古诗:《竹石》欣赏
扎根在石【子缝明中】的于竹谦 竹石 年级语 千锤万凿出深山【,清】郑燮 文 下册 烈火咬焚定烧青若山等不闲放。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 jìng 粉骨千碎磨身万浑击不还怕坚,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 要留清白在人间。 释字词,明诗意 2 0 2 4 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学 朗读 习古 法 诗的 注释 方法 法 ...
10古诗三首《竹石》课件(共28张PPT)
每日一首古诗词:《竹石》郑板桥 每日一首古诗 词:《竹石》郑 板桥 点击上方收听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 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 古文今义 竹子抓住青山就绝不放松,它的根已经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。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更 加坚韧,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,还是严冬的西北风...
郑板桥《竹石》古诗三百首合集
竹子诗句古诗 10 首 1. 绿竹入幽径,青萝拂行衣。 ——李白《下终南山过斛斯 山人宿置酒》 2. 薄暮空潭曲,安禅制毒龙。 ——王维《过香积寺》 3. 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 ——郑燮《竹石》 4. 竹竿有甘苦,我爱抱苦节。 ——杜甫《佳人》 5. 种竹培根,无时不宜。 ——杨基《题张山水...
竹石古诗 诗句合集
课文10 古诗三首 竹石 古诗解读 竹石 xiè 【清】郑燮 扎根在石缝中的 竹子。这是他题写在 竹石画上的一首诗。 走近诗人 作者名片 郑板桥(1693-1766),原名郑 燮,字克柔,号理庵,又号板桥。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、竹、石,其 诗书画,世称“三绝”,是清代 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。 代表 作品有《修竹新篁...
第10课《古诗三首-竹石》课件(共28张PPT)
竹石的古诗配画有哪些图片竹石 【作者】郑燮 【朝代】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 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 【音标】 yǎo dìng qīng shān bù fàng sōng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 lì gēn yuán zài pò yán zhōng 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 qiān mó wàn jī hái jiān ...
竹石的古诗配画有哪些图片
竹石古诗1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,立根原在破岩中。 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。 注释 1.《竹石》是一首题画诗。 2.咬定:比喻根扎得结实,像咬着不松口一样。 3.磨:折磨。坚劲:坚定强劲。 4.尔:那。这句意思说: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,也吹不倒它。 作者简介:郑燮(音谢)(1693-1765),字克柔...
竹石古诗——精选推荐
在中国古诗中,描写竹石的诗篇是比较多的。《静夜思》中有 句“疑是地上霜”,就是描写竹石形态的。另外,《宿府》中的 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”和《夜泊牛渚怀古》中的 “把酒祝东风,且共从容。垂杨照水,白露徐行。竹喧归浣女, 莲动下渔舟。随意所欲,襟怀洒落。但得饮酒,不愿休明月照 沟渠,细风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