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雨寄北:一场思念的独白
2023年10月15日 阴雨
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,像极了李商隐笔下"君问归期未有期,巴山夜雨涨秋池"的意境。这连绵的秋雨,将我的思绪带回了那个遥远的北方城市。
一、雨声中的记忆
记得第一次读到《夜雨寄北》时,我正坐在大学图书馆的角落里。那时还不能完全体会"何当共剪西窗烛,却话巴山夜雨时"中蕴含的深情。直到如今,在异乡的雨夜里,才懂得这短短二十八字里包含的千言万语。
雨滴敲打着玻璃,仿佛在演奏一首思念的乐章。我翻开那本已经泛黄的《唐诗三百首》,指尖轻轻抚过"夜雨寄北"四个字,忽然想起去年此时,母亲在电话里说:"家里桂花开了,你什么时候回来?"
二、异乡的秋夜
南方的秋天来得晚,却格外缠绵。空调外机滴落的水声与雨声混在一起,让人分不清是机器还是天空在哭泣。我泡了杯热茶,看茶叶在杯中舒展,就像那些被雨水浸泡而苏醒的回忆。
"巴山夜雨涨秋池",李商隐被困在蜀地的雨夜时,是否也像我一样,看着积水渐渐漫过庭院?只不过他思念的是远方的妻子,而我牵挂的是北方的父母。
三、跨越时空的对话
放下茶杯,我打开视频通话。屏幕那头的父母正在包饺子,父亲的白发在灯光下格外显眼。"今天读到了李商隐的《夜雨寄北》,"我说,"突然很想家。"母亲笑着擦擦手上的面粉:"等你回来,我们也'共剪西窗烛',好好说说话。"
关掉视频,雨声依旧。但心里那池被夜雨涨满的秋池,似乎平静了许多。或许这就是古诗的魅力——千年之后,依然能让我们找到情感的共鸣。
四、雨夜随想
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,我们早已不需要等待驿使传递书信。一个视频通话就能看到亲人的笑脸,一条微信瞬间就能送达思念。但为什么读着"君问归期未有期"时,眼眶还是会湿润?
也许是因为,无论科技如何发达,人类最深层的情感需求从未改变。我们依然会为离别伤感,为重逢欣喜,会在雨夜里想起远方的人,会期待那个"共剪西窗烛"的温暖时刻。
雨渐渐小了。我合上诗集,决定买下周末回家的车票。毕竟,有些思念,不应该只停留在诗句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