露如珍珠月如弓
寒夜独坐小记
寒夜岑寂,独坐南窗。忽见草叶凝露,莹然有光,恍若散落人间的星子。不禁想起白乐天“露似真珠月似弓”之句,此情此景,何其相似。遂研墨展纸,录此夜心境。
一、露之凝
子时初过,推窗而望。阶前兰草叶尖已缀满露珠,圆润剔透,映着檐下灯笼微光,果真如诗人所言似珍珠般璀璨。想这露水,昼潜于无形,夜显于微茫,须得在万籁俱寂时方能凝结成珠。人生况味,何尝不是如此?多少幽微心事,总在夜深人静时悄然浮显,白日的喧嚣反而将其遮掩了。
二、月之弓
抬头见新月一弯,确如银弓悬于墨空。弓者,蓄势待发之器,这弯月牙亦似蓄着清辉,待圆满时倾洒人间。最妙是露珠映月,每颗露中都藏着微型弯月,仿佛天地将弓弦分解成万千碎影,散入草叶之间。此等景致,非静心者不能得见,非澄怀者不能品悟。
三、夜之思
露珠易逝,日出即晞;月弓常缺,圆满难期。然正因短暂,更显珍贵。记得祖母生前最喜晨起收集露水烹茶,说这无根之水藏着天地清气。如今旧人已逝,露水依然夜夜凝结,只是再无那双采露的手。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只相似,此中苍茫,非经历者不能体会。
夜风拂过,露珠微颤而不坠,这份脆弱中的坚韧,令人肃然。想那露水纵使天明即化,也要在暗夜中凝出最圆润的姿态;弯月纵然未满,依然竭力洒下清辉。万物各有其志,人亦当如是。
夜阑札记
漏尽更残,露珠愈显晶莹。忽然明了诗人何以将露比作珍珠——非独形似,更因皆需磨砺而成。珍珠是蚌忍痛孕育的结晶,露水是寒夜凝聚的精华。人生百味,悲欢皆有其价,苦难往往打磨出生命最亮的光泽。合窗就寝前,见最大一颗露珠从竹叶滚落,在月下划出银弧,恰似微型的弓。原来露与月,早在这静谧夜里完成了天地间的唱和。
初月如弓未上弦,分明挂在碧霄边的意思
初月如弓未上弦,分明挂在碧霄边的意思 “初月如弓未上弦,分明挂在碧霄边”出自唐朝诗人缪氏子的作品《赋新月》,其古诗全文如下: 初月如弓未上弦,分明挂在碧霄边。 时人莫道蛾眉小,三五团圆照满天。 【注释】 赋新月:描写,歌咏新月。赋,铺写,歌咏。新月,阴历月初形状如钩的月亮,即初月。 未上弦:阴历每月初八左右,月亮西半明,东半暗,恰似半圆的...
诗句“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如弓”中的“弓”是指()的弯曲形状...
"露似真珠月如弓"中,"似""如"都是比喻词,前句将露珠比作珍珠,后句将新月比作弯弓。九月初三的月亮属于蛾眉月,其弯曲弧度与弓相似,这是古人常用的自然物比喻。答案需填写"月亮",因为弓的形状是用来描述月亮的,而非露珠或其他事物。掌握古诗中常见自然意象的比喻方式,是理解此类诗句的关键。...
初月如弓未上弦,分明挂在碧霄边的意思
初月如弓未上弦,分明挂在碧霄边的意思 《赋新月》 ——唐•缪氏子 初月如弓未上弦,分明挂在碧霄边。 时人莫道蛾眉小,三五团圆照满天。 译文: 新月如弯弓还没有到半个圆,却分明在天边斜挂着。 人们不要小看它只像弯弯的眉毛,等到十五夜,它会团圆完满,光照天下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