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采桑子古诗日记

采桑子古诗读后感日记

与千年前词人的灵魂邂逅

清晨整理书架时,那本泛黄的《宋词选注》从高处滑落。翻开恰好是欧阳修的《采桑子》组词,墨香混着旧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。这是我高中时用零花钱买的第一本词集,书页间还夹着当年采摘的银杏书签。突然想起已许久未静心读词,便沏了杯茉莉花茶,坐在窗前重读这些熟悉的文字。

轻舟短棹西湖好

“轻舟短棹西湖好,绿水逶迤,芳草长堤,隐隐笙歌处处随。”默读间仿佛置身颍州西湖,春水碧波荡漾,远处传来若有若无的笙箫声。欧阳修被贬滁州后寄情山水,将政治失意化作对自然的礼赞。这让我想起去年泛舟西湖的经历,虽时隔千年,但那份对山水之美的感动竟如此相似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,原来我们始终共享着同一片天地之美。

群芳过后西湖好

第二首却写道:“群芳过后西湖好,狼藉残红,飞絮濛濛,垂柳阑干尽日风。”词人从繁花似锦写到落红满地,这种对生命周期的坦然接受令人动容。这让我联想到昨日路过公园,见樱花凋零铺满小径,清洁工正要清扫,却被一群孩子拦住。他们嬉笑着将花瓣抛向空中,高喊“下花雨啦”。原来凋零亦可成为另一种盛放,欧阳修早用词句告诉我们: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美感。

词牌中的时空对话

《采桑子》作为唐代教坊曲,本咏采桑故事,到宋代已发展成经典词牌。双调四十四字,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韵,句式整齐中见变化。午后我尝试按谱填词,才发现平仄格律的精妙之处。每个字的推敲都如同与古人对话,他们在韵律中埋藏的情感密码,需要用心才能解码。

平生为爱西湖好

最打动我的是“平生为爱西湖好,来拥朱轮,富贵浮云,俯仰流年二十春”。欧阳修从初次被贬到重回颍州整整二十年,从壮志青年到豁达老者。这让我想起父亲的老相册,那张在西湖断桥边的照片背后写着“1983年春,调任杭州”。如今父亲退休,常念叨要重游西湖。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“西湖”,承载着时光流转中的得失悲欢。

现代生活的词意栖居

傍晚散步时,我特意绕道湖边。夕阳洒在水面,游船缓缓归岸,真有“水面风来波潋潋”的意境。忽然明白宋词为何历经千年仍能触动人心——它捕捉的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。我们依然为春花秋月感动,为聚散离合伤怀,只是常被琐事遮蔽了感知美好的能力。

归家后我在日记本上写下:或许该像词人那样,在忙碌生活中保留诗意栖居的可能。不必隐居山林,只需在通勤路上留意一朵花开,在加班夜抬头看看月亮。那些被词人吟咏千年的美好,其实从未远离我们的生活。

合上词集时夜已深,窗外飘起细雨。突然想起《采桑子》组词中那句“垂下帘栊,双燕归来细雨中”。千年前的雨声,仿佛正穿过时空,轻轻敲打在我的窗棂。

采桑子读后感

采桑子读后感 采桑子读后感 《采桑子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《诗经》中的一篇诗歌,它是由中国古代文学家屈原所作。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,他的诗歌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而闻名于世。《采桑子》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,它以其清新的意境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无数读者。《采桑子》描写了一个少女在桑树下采摘桑叶的情景,通过这个简...

《采桑子》读后感通用范文三篇

《采桑子》读后感通用范文1 整本书概括说来讲述了金家十四个子女间的爱恨情仇,其中共七位格格,七位公子。可以说,“爱恨情仇”用在这十四个子女间并不准确,似乎显得更加陌生,但在同父异母这种只有父亲血脉维系的亲情下,十四个子女之间的故事又难免会有波折。 这里结合我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说说我对小说中十四个...

采桑子读后感

采桑子读后感 《采桑子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,由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。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采桑的情景,表现了女子的深情和忧愁,展现了一种深沉的爱情之美。贺知章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,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之作。《采桑子》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,深深...

《采桑子》读后感

《采桑子》读后感 读罢欧阳修的《采桑子十首》,仿佛置身于一幅淡雅的山水画卷之中。这组词作以颍州西湖为背景,展现了欧阳修晚年退居时的心境与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。词中,“轻舟短棹西湖好,绿水逶迤”开篇,便勾勒出一幅湖光山色的绝美画面。绿水、芳草、长堤,再加上远处隐约传来的笙歌,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...

《采桑子》读后感

通过阅读《采桑子》,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的问题。小说中的巧秀勇敢坚韧的精神感染了我,使我明白了人要坚持自己的信念,无论遭遇怎样的苦难和逆境。同时,我也深刻认识到了社会问题的存在,对社会的不公以及人性中的善恶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。 总结起来,《采桑子》是一部让人深思社会问题的小说。通过展示农村...

采桑子读后感

采桑子读后感 《采桑子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,由唐代诗人贾岛创作。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采桑的过程中,思念远方的爱人,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情眷恋和对离别的无奈之情。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,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。在这首诗中,贾岛通过描绘女子采桑的情景,表现了她内心深处对爱人的思念...

《采桑子》的读后感

【篇1】《采桑子》的读后感 《采桑子》一书,乃叶广芩所著,以金家大宅门为背景,描绘了七个儿子与七个女儿在时代动荡中的命运浮沉。此书非寻常稗官野史可比,实乃一部折射人性、映照世事之佳作。作者以细腻笔触,勾勒出一个个鲜活人物,其命运交织,宛如一幅斑斓画卷,令人深思。书中角色纷繁复杂,每位都独具魅力...

采桑子重阳读后感

采桑子重阳读后感 《采桑子·重阳》是毛泽东同志写于1929年秋的一首咏重阳节的词。当时,毛泽东正在妻子贺子珍的陪同下养病,时值重阳节前夕,金风送爽,丹桂飘香,高天澄碧,层林尽染。毛泽东同志看到汀江两岸的野菊花顶霜怒放,如同遍地耀眼的碎金,有感而发,挥毫写下了这首《采桑子·重阳》。词的开头“人生易老...

采桑子读后感想

篇一:采桑子读后感想 最近我读了毛泽东的《采桑子·重阳》,心里感触特别深。“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。今又重阳,战地黄花分外香。”一开始读到“人生易老天难老”,我有点不太懂。为啥人生就容易老,天却难老呢?后来我想啊,人的生命短短几十年,会经历好多变化,从年轻到年老,时间过得可快了。可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