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是故乡明
壬寅年八月十五·中秋夜记
窗外的桂花香混着晚风飘进来时,我正在整理从家乡寄来的包裹。母亲手制的椒盐月饼用油纸包了三层,拆开时簌簌落下的芝麻让我突然想起杜甫那句"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"。
一、异乡的月光
上海的高楼把夜空割裂成碎片,霓虹灯总比月光先找到行人。公司发的流心奶黄月饼在微波炉里转着,塑料盒发出轻微的爆裂声。我望着窗外的弦月,想起老家院子里那棵歪脖子枣树——小时候总嫌它结的果子少,现在却连它投在地上的斑驳影子都觉得珍贵。
二、电话里的团圆
视频通话时,父亲特意把手机对准院里的石桌。那上面摆着和我手边一模一样的月饼,只是多了一碗冒着热气的毛豆。"今年新收的花生..."母亲的声音突然被电流声切碎,画面定格在她鬓角新添的银丝上。侄女举着兔子灯跑过镜头时,我悄悄抹掉了落在月饼上的水滴。
三、记忆中的中秋
记得初中那年,全家在晒谷场上赏月。父亲用竹竿挑着灯笼,母亲把剥好的柚子分给我们三兄妹。晚风送来晒干的稻秸香,远处池塘的蛙声和着蛐蛐叫,那时觉得稀松平常的夜晚,如今在三千公里外的公寓里,竟成了最奢侈的想象。
凌晨两点,我咬了口已经冷掉的月饼。咸甜的滋味在舌尖化开时,恍惚听见母亲在耳畔说:"慢点吃,喝口茶。"抬头望去,那轮被城市灯光稀释的月亮,忽然就变成了老家瓦檐上挂着的那一盏。
“月是故乡明,景是故乡美”,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,作者借故乡的芦苇抒...
“月是故乡明,景是故乡美”,故乡是游子魂牵梦绕之地,作者借故乡的芦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?答案: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。解析:本题考察对借物抒情手法的理解。题干中"故乡的芦苇"是典型的情感载体(意象),芦苇作为故乡常见景物,承载着作者的童年记忆。"魂牵梦绕"表明思念之深切,而"月""景"的对比强化了...
...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B. 月是故乡明
下列诗句不是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的一项是[ ]A. 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B. 月是故乡明下列诗句不是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的一项是 [ ] A. 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。 B. 月是故乡明,露从今夜白。 C. 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 D. 夕阳西下,断肠人在天涯。 答案: 答案:C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