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春节古诗大全伴我度除夕日记

春节古诗大全伴我度除夕日记

今天是农历壬寅年的除夕,清晨醒来,窗外已隐约传来零星的鞭炮声。我翻开那本厚重的《春节古诗大全》,决定让这个除夕在古诗词的陪伴中度过,感受古人笔下的年味与情怀。

晨读:爆竹声中一岁除

早餐后,我泡了一杯茉莉花茶,坐在书桌前缓缓翻开诗集。第一篇便是王安石的《元日》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我轻声诵读着,仿佛穿越回宋朝的春节。诗中描绘的爆竹、屠苏酒和换桃符的习俗,与如今贴春联、放鞭炮的 traditions 何其相似!母亲在厨房准备年饭的香味飘来,与诗中的“春风送暖”交织成一幅跨越时空的画卷。

午后:古诗里的团圆情

下午,全家一起大扫除时,我翻到唐代高适的《除夜作》:“旅馆寒灯独不眠,客心何事转凄然。故乡今夜思千里,霜鬓明朝又一年。”这首诗让我感慨万千——古人因路途遥远无法团圆,而今日我们虽聚在一起,却常被手机屏幕分散注意力。我放下诗集,主动帮奶奶剪窗花,听她讲小时候的春节故事。窗花上的“福”字与诗集中的“故乡今夜思千里”形成鲜明对比,让我更珍惜眼前的团聚。

黄昏:祭祖与古诗的共鸣

傍晚时分,随父亲祭祖后,我读到陆游的《己酉元日》:“桃符历日又新岁,爆竹声中一岁除。老子年来百事懒,不妨诗酒乐春初。”诗中那种对时光流逝的坦然与豁达,让我想起爷爷生前常说的“年关就是心关”。我将这首诗抄录在日记本上,并在旁注记:古人以诗酒迎春,今人以感恩守岁,文化脉络从未断绝。

夜话:守岁时的诗韵流淌

年夜饭后,全家围炉守岁。我提议举办“古诗接龙”游戏,以《春节古诗大全》为蓝本。表哥接上“故乡今夜思千里”,堂妹对出“春风送暖入屠苏”,就连六岁的小侄女也奶声奶气地背出“总把新桃换旧符”。欢声笑语中,这些千年诗句真正“活”了过来。午夜钟声敲响时,我翻到诗集最后一页的明代诗作:“莫笑旧年离去疾,且喜新岁又来频。”——恰如这个夜晚最好的注脚。

合上《春节古诗大全》,窗外烟花绚烂。这个除夕,因古诗的浸润而格外丰盈。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字,不仅是文化的传承,更是情感的纽带,让我们在喧闹的现代春节中,找到一方诗意栖居的天地。或许明年除夕,我该尝试自己写一首春节诗,续写这本永不完结的“古诗大全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