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尺素古诗:一封未寄出的信

尺素古诗:一封未寄出的信

晨起拾笔

清晨推窗,薄雾如纱,案头那卷泛黄的尺素静静躺着。忽然想起杜牧"远梦归侵晓,家书到隔年"的句子,指尖抚过纸面粗粝的纹理,仿佛触摸到千年前某个未眠的夜晚。

尺素小记

古人云"尺素如残雪",这方寸之间的留白,承载过多少欲说还休。想起王维"驿寄梅花,鱼传尺素"的典故,忽然明白为何李清照要说"云中谁寄锦书来"。墨在砚台里慢慢化开,像化不开的思念。

午后沉吟

阳光斜照在信笺上,钢笔尖洇出小小的墨晕。试着用颜体写下"见字如晤",却总不如碑帖里的筋骨。忽然记起《饮马长城窟行》里"呼儿烹鲤鱼,中有尺素书"的细节,古人连传递书信都带着诗意。

  • 尺素与鲤鱼:汉代乐府诗的浪漫密码
  • 薛涛笺的诞生:才女与信纸的美学革命
  • 从"双鲤迢迢一纸书"看古代邮驿制度

暮色封缄

晚风穿过回廊,带着玉兰花的香气。信已写就,却找不到该寄往的地址。想起陆游"写得家书空满纸"的怅惘,终于懂得尺素古诗里那些未送达的思念。墨迹干透的刹那,窗外的紫藤忽然落了一地。

"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"——晏殊《蝶恋花》道尽了所有未寄信件的宿命

将信笺折成方胜模样,收进檀木匣里。或许有些话,本就不必送达。就像博物馆里那些出土的汉代木牍,收信人早已化作尘土,而尺素上的"春安"二字,依旧清晰如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