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武侯祠古诗游历感怀日记

武侯祠古诗游历感怀日记

十月五日 晴 成都

晨光熹微时步入武侯祠,红墙竹影间蓦然想起杜甫"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"的诗句。古柏依然苍翠,只是不知是否还是千年前的那片浓荫。作为三国文化圣地,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沉淀着历史的重量,每道碑文都仿佛在低声吟诵着那些传世的武侯祠古诗。

诗碑前的沉思

在文臣武将廊的东侧,看见明代游俊题写的"两表酬三顾,一对足千秋"楹联时,忽然领悟到古诗中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。诸葛亮《出师表》石刻前聚集着不少游客,有人轻声诵读"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",那声音穿过晨雾,与杜甫"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"的诗句奇妙地交织在一起。这些武侯祠古诗不仅是对历史的记录,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。

穿越千年的对话

在惠陵前的石凳上小憩,翻开随身携带的诗集,陆游"凛凛汉相万世英,桓灵武功终难继"的诗句跃入眼帘。抬头看见武侯祠古诗碑廊里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,忽然明白这些诗作何以能穿越千年依然动人——它们书写的不只是诸葛亮的智慧忠诚,更是中国人对理想人格的永恒向往。清人赵藩"能攻心则反侧自消"的著名楹联,其实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诗呢?

古今交汇的瞬间

午后在茶馆听老者用四川话吟诵李商隐"猿鸟犹疑畏简书,风云常为护储胥",虽不能完全听懂音韵,却依然被那苍凉的语调震撼。忽然理解武侯祠古诗最动人处在于:它们让冷硬的历史有了温度,让遥远的忠魂变得可触可感。当现代游客在诸葛亮殿前虔诚叩拜时,他们祭奠的不仅是蜀汉丞相,更是自己心中那份对道义与智慧的坚守。

归途的感悟

夕阳西下时走出祠堂,回望暮色中渐隐的飞檐,想起王安石"武侯邂逅英雄主,隆中管乐盖有之"的诗句。这些武侯祠古诗就像文化的基因,一代代传承着我们对历史的解读。今日最大收获是明白:古诗不在书斋里,而在每个中国人行走的路上。当我们站在武侯祠的古柏下,其实就站在了千年文化的交汇点上,那些诗句自然会从心底涌现,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