观音古诗词伴我一日禅思
晨起诵经时
清晨五时,天色未明,我于书房案前焚香一柱。翻开泛黄的《观音义疏》,忽见“瓶中甘露常遍洒,手内杨枝不计秋”之句,顿觉满室生凉。这句观音古诗词如清泉淌过心田,令我想起祖母生前每日持诵《大悲咒》的模样——她总说观音菩萨的杨柳枝能拂去世间烦忧。窗外渐起鸟鸣,我合掌默念“南无观世音菩萨”,檀香缭绕中仿佛见琉璃光遍照十方。
午间禅坐悟
正午阳光穿过竹帘,在经书上投下斑驳光影。重读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渡人舟”时,忽闻邻家孩童啼哭。母亲柔声哼唱的竟是《观音灵感歌》,稚儿渐渐止泣。这场景恰似观音古诗词的现世印证——菩萨何曾离人间?想起《普门品》云:“众生被困厄,无量苦逼身,观音妙智力,能救世间苦。”昨日见外卖小哥冒雨送餐跌伤,路人纷纷搀扶,岂非杨柳枝洒露之当代显化?
午后访古寺
夜阑省思录
今夜月色澄明,重读《观音慈林集》至“净瓶倒泻银河月,洗尽人间业障心”时,手机忽弹出山区教师坚守讲台的新闻。那些在云巅播种知识的人,何尝不是现世观音的化身?忽然彻悟:观音古诗词从来不是故纸堆里的文字,而是流淌在华夏血脉中的慈悲基因。当我们在ICU外为亲人祈祷时,在震区废墟中挖掘生命时,在每一个凡人伸出援手的瞬间,观音古诗词便从卷册中苏醒,成为照亮尘世的长明灯。
今日方知苏轼“溪声尽是广长舌”之妙谛——江河湖海皆是观音说法的道场,而每颗悲悯之心都是不熄的香火。愿将此日记化作一朵净莲,供奉于永恒慈悲的座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