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日登高望远日记: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
十月二十日,晴,略有风
晨起推窗,一股清冽之气扑面而来,风中已然带着深秋的凛冽。天空是那种洗过般的湛蓝,极高,极远,几缕薄云如丝如带,更显天宇之空旷。忽然想起杜甫的《登高》诗,那“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”的景象,不正是为此日此情此景所作的吗?心中一动,便决意午后去城外的孤山一游,亲身感受这诗中的意境。
山道独行
午后阳光正好,我沿着蜿蜒的石阶向山顶行去。果如诗中所言,风急,山间的风格外迅疾,掠过耳畔,发出呜呜的声响,吹得衣袂猎猎作响,也卷起地上枯黄的落叶,打着旋儿飞向未知的远方。抬头望,确是天高,秋日的苍穹仿佛比任何一个季节都要深邃、辽阔,让人望之而自觉渺小,胸中郁结的尘世俗虑,似乎也被这无垠的蓝色涤荡一空。
山中自然无猿,但那风穿过林隙、拂过岩壁的尖锐呼啸,依稀便带着一种苍凉的韵味,竟让我仿佛听到了千年前那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在异乡的哀叹,这便是“猿啸哀”在我心中的另一种诠释吧,那是一种穿越时空的、对自然与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。
驻足水畔
及至山顶,一方小亭可供歇脚。亭子正对着山下的一片湖泊。俯瞰下去,景色豁然开朗。湖心有小洲,即诗中所言之“渚”,水退之后,边缘清晰,显得格外渚清。岸边的沙石地,在明媚的秋阳照耀下,呈现出干净而略显苍白的色泽,正是沙白。而此刻,最生动的莫过于那些掠过水面的飞鸟了。三五成群,时而振翅高飞,直入云霄,时而轻盈地滑翔而下,尾尖偶尔点破如镜的湖面,荡开一圈涟漪。它们盘旋着,最终向着湖畔的芦苇丛中落去,这正是“鸟飞回”的绝妙写照。它们是在寻觅归处,是在这浩渺天地间,遵循着自然的律动与指引。
心之所感
独立苍茫,久久凝视着这“风急天高猿啸哀,渚清沙白鸟飞回”的画卷在我眼前真实地展开,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。既有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无比赞叹,天地之间,四季轮转,蕴藏着如此永恒而震撼的美感。亦有一丝莫名的怅惘与孤独,在这宏大的时空背景下,个体生命如同蜉蝣,须臾即逝。然而,更多的是一种释然与平静。诗人杜甫当年登高,抒写的是家国之忧、身世之悲,其情悲怆而宏大。而我今日登临,虽无那般深重的忧思,却也在这千古诗句所描绘的景致中,找到了与古人精神的某种连接和共鸣。我们看到的或许是同样的高天急风,同样的沙渚飞鸟,这份跨越千年的审美体验,让瞬间的感怀成为了永恒。
夕阳西下,风声更显萧瑟。我循原路下山,脚步却比来时沉重了些,亦踏实了些。脑中回旋不去的,依旧是那十四个字。它不再仅仅是课本上需要背诵的诗句,而是与今日的眼见、耳闻、身感、心悟彻底融合,化为我自身记忆与情感的一部分。这或许便是古典诗词最大的魅力,它总能精准地叩响后世读者的心扉,让我们在不同的时空里,体味相似的情感,从而不再感到孤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