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——夏日黄昏独坐日记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——夏日黄昏独坐日记

一、夕照移影

午后骤雨初歇,空气里浮动着栀子花的清甜与水汽蒸腾的土腥味。我携竹椅至院中梧桐树下,恰见西天云破处,落日熔金。孟浩然吟“山光忽西落”时,大抵正见如此景致——光影的流逝从不拖沓,方才还镀亮东墙的余晖,转眼已攀上西檐,终至于悄无声息地没入青峦之后。蝉声渐稀,而风自东南来,拂过湿漉漉的叶片,坠下几滴凉润的雨珠,在石阶上绽开深色的花。

二、池月东升

暮色四合时,池塘竟先于天空亮了起来。水波微漾,倒映着东方渐明的天光,一弯浅淡的月痕无声浮出柳梢,正如诗中所言“池月渐东上”。这“渐”字最是妙绝,非凝视不得见其韵致。月影并非陡然跃出,而是如水墨在宣纸上晕染,先是模糊的亮色,继而轮廓清明,终至于清辉流转,将半池睡莲都照得莹白。池中几尾红鲤误认月影为饵,不时跃起轻触,荡开圈圈涟漪,碎月成璧。

三、心随境转

独坐时,思绪亦随光景流转。白日里的纷扰恰似那“山光”,炽烈喧嚣却终必西落;而心绪渐归宁静,便如“池月”般从容东升。想起诗人笔下“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”的疏懒意趣,此刻虽无琴瑟可鸣,但闻邻家孩童笑语隐约、远巷车马声稀,竟觉天地愈旷而心宇愈宽。黄昏是昼夜的渡口,总教人于明暗交替间窥见时光深处的禅机。

四、夜气相滋

萤火虫提灯巡游时,月色已浸透整座庭院。白日炙烤的热气全然消散,青草与薄荷的凉香从四面八方涌来。忽觉所谓“消暑”,非借冰饮风扇,而是让身心顺应自然的节律——容光热退场,迎清辉登场,一如诗人千年前的顿悟。起身欲归,见池中月影已悄然移至柳梢尽头,正似一盏不灭的灯,温柔照彻漫漫长夏夜。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升翻译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升翻译1.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升翻译? 答: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升翻译为:山中的日光忽然西落了,池塘上的月亮慢慢升起。©2022 Baidu |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| 使用百度前必读 | 文库协议 | 网站地图 | 百度营销...

...夏日南亭怀辛大》中'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散发乘夕凉,开轩...

答案:翻译:山边的阳光忽然西沉,池畔的月亮渐渐东升。披散头发享受夜晚的凉爽,打开窗户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。荷花的香气随风送来,竹叶上的露珠滴落发出清脆声响。想要取来鸣琴弹奏一曲,却遗憾没有知音来欣赏。情感分析:诗歌前六句通过描写夏夜纳凉的情景,表现诗人闲适自得的心境;后两句由眼前美景想到弹琴却无知音...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升全诗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升全诗“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升”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,描绘了山间日光迅速西沉,池边明月缓缓升起的动态画面,勾勒出从白昼到夜晚的时间转换,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。从意象角度看,“山光”与“池月”形成鲜明对照,山光代表白日的明亮与开阔,据相关意象研究文献,它...

...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①忽西落,池月②渐东上。散发乘夕凉,开...

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①忽西落,池月②渐东上。散发乘夕凉,开轩③卧闲敞。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感此怀故人,中宵劳梦想。注 ①山光:照在山上的阳光。②池月:池边的月亮。③轩:窗。请简要分析前两句中“忽”“渐”二字的妙处。答:___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炼字的能力...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意思-赏析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意思|赏析 傍山的日影忽然西落了,池塘上的月亮从东面慢慢升起。披散着头发在夜晚乘凉,打开窗户躺卧在幽静宽敞的地方。一阵阵的晚风送来荷花的香气,露水从竹叶上滴下发出清脆的响声。正想拿琴来弹奏,可惜没有知音来欣赏。感慨良宵,怀念起老朋友来,整夜在梦中也苦苦...

“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”原文、赏析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 原文 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 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 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 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 感此怀故人,中宵劳梦想。(中宵一作:终) 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...

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

1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出自唐代孟浩然的《夏日南亭怀辛大》 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。 散发乘夕凉,开轩卧闲敞。 荷风送香气,竹露滴清响。 欲取鸣琴弹,恨无知音赏。 感此怀故人,中宵劳梦想。(中宵一作:终) 1山光忽西落,池月渐东上赏析此载于《全唐诗》卷一百五十九。下面是 四川诗词学会理事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