鸟啼古诗中的春日闲思
晨起闻莺
清晨推窗,忽闻一串清亮的鸟啼声从院角的槐树上传来,让我想起韦应物那句“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”。这声音像带着露水的银铃,将昨夜残梦一扫而空。古人总爱把鸟鸣写进诗行,杜甫说“两个黄鹂鸣翠柳”,王维吟“月出惊山鸟,时鸣春涧中”,此刻方知这些诗句竟是如此鲜活。
即兴小诗
槐枝新绿缀晨光,
三两莺声碎露凉。
欲觅诗家春句子,
忽觉字字有清香。
午后寻踪
循着鸟啼漫步至小区花园,发现几只白头鹎在樱花丛中跳跃。它们时而啄食花瓣上的昆虫,时而发出“啾啾——嘀哩”的鸣叫,让我想起白居易《钱塘湖春行》里“几处早莺争暖树,谁家新燕啄春泥”的意境。坐在长椅上细听,这叫声竟有抑扬顿挫的韵律,难怪古人能用“莺啼燕语报新年”来形容春之喜悦。
暮色听禅
傍晚时分,布谷鸟的叫声从远处山林传来,每声“布谷”都拖着悠长的尾音。这让我想起贾岛“鸟宿池边树,僧敲月下门”的静谧,又似王籍“蝉噪林逾静,鸟鸣山更幽”的禅意。突然明白为何苏轼要说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——原来鸟啼本就是大自然最灵动的诗行,它们用翅膀丈量四季,用鸣叫标注光阴。
今日方觉,那些背诵过的鸟啼古诗,从来不是死板的文字。当真正静心聆听时,每声鸟鸣都在为千年前的诗句作注,每片振动的羽翼都在续写新的诗篇。或许我们缺的从来不是诗意,而是像古人那样,愿意为一声鸟啼驻足的心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