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到中秋分外明——读《关干中秋节的古诗》有感
一、古诗中的中秋韵味
昨夜翻看《关干中秋节的古诗》时,那句"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"突然跃入眼帘。张九龄笔下这轮跨越千年的明月,此刻正悬在我的窗前,清辉洒满书桌。古人写中秋的诗句总是这般动人,苏轼的"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",李白的"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",每个字都浸透着月光。
《关干中秋节的古诗》摘录
"皓魄当空宝镜升,云间仙籁寂无声"
"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"
这些诗句像桂花蜜般在心头化开
二、记忆里的中秋光景
记得儿时在老家,中秋节是要祭月的。祖母会摆上雕着蟾宫折桂的月饼模子,母亲揉面的身影被月光拉得老长。读着《关干中秋节的古诗》里"小饼如嚼月,中有酥和饴"的句子,突然闻到记忆里新出炉月饼的甜香。
三代人的中秋
- 祖父那辈:拜月、猜灯谜
- 父亲那辈:单位发月饼券
- 我们这代:视频通话"云团圆"
三、今宵的月光手札
此刻21:37,阳台的茉莉沾着露水。楼下孩童提着灯笼追逐,光影摇曳如《关干中秋节的古诗》里描写的"火树银花合"。手机不断震动,家族群里姑妈发了自制月饼的照片,表妹在晒月亮特效的自拍。
《关干中秋节的古诗》有云:"此夜若无月,一年虚过秋"。庆幸今夜晴空,让我能对着千年不变的明月,与古人隔空对酌。
合上诗集时,发现扉页有前人的批注:"读诗如赏月,需静心品味"。确实,在这个微信红包代替拜月、蛋黄酥取代五仁月饼的时代,或许我们更需要《关干中秋节的古诗》这样的文字,提醒我们慢下来,像古人那样认真对待头顶的这轮明月。
月光漫过窗台,给书桌上的诗集镀了银边。突然明白为什么《关干中秋节的古诗》里说"月是故乡明"——那分明是照过李白杜甫,又照着今人的同一轮月亮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