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如梦今古诗

如梦今古诗·暮春日记

2023年4月15日 微雨

一、晨起读诗

清晨被檐角滴答的雨声唤醒,随手翻开《唐宋词选》,恰好读到秦观《如梦令》:"遥夜沉沉如水,风紧驿亭深闭。"窗外薄雾氤氲,恍然觉得词中"如梦"二字,正映照着此刻朦胧的晨光。

1. 古诗的现代回响

撑着伞去巷口买豆浆时,看见紫藤花被雨水打落满地,忽然想起李清照"昨夜雨疏风骤"的句子。这些穿越千年的文字,竟与今日场景如此契合,仿佛古人早已为我们写好观察世界的视角。

二、午后的书写

试着用钢笔在宣纸本上抄写:
"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
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"
墨迹在潮湿的空气里慢慢晕开,像化开的旧时光。

2. 文字的温度

下午整理书架时,从《全宋词》中飘落一张泛黄的明信片,是大学时友人抄赠的晏几道《临江仙》:"梦后楼台高锁,酒醒帘幕低垂。"突然惊觉,我们当年在图书馆背诗的日子,已成另一场"如梦今古诗"。

三、夜灯下的思绪

晚间雨势渐歇,阳台的茉莉吐出暗香。重读苏轼《西江月》"世事一场大梦"的句子,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爱用"梦"喻人生——那些璀璨的、遗憾的、热烈的瞬间,最终都化作纸上墨痕,被后人反复摩挲。

临睡前在日记本上写道:
"今夜的雨是李清照的雨,
落花是秦观的落花,
而我的惆怅,
恰如千年前某个书生
在驿亭写下的,
半阙未完成的词。"

(全篇共计612字)

唐诗:台城、韦庄、朗读与解答合集

刘禹锡《台城》和韦庄《台城》古诗词比较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,完成问题。 台城① 台城 刘禹锡 韦庄 台城六代②竞豪华, 江雨霏霏江草齐, 结绮临春③事最奢。 六朝如梦鸟空啼。 万户千门成野草, 无情最是台城柳, 只缘一曲《后庭花》④。 依旧烟笼十里堤。 【注释】①台城: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,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...

李贺关于月亮的诗句

”我们你一言我一语,沉浸在这如梦如幻的夜晚,感受着古人浪漫的想象力带给我们的震撼。那一刻,我真切地觉得,古诗词真是有着无尽的魅力,能让我们跨越千年,和古人一同感受这奇妙的宇宙。月漉漉篇 原文:月漉漉,波烟玉。莎青桂花繁,芙蓉别江木。粉态袷罗寒,雁羽铺烟湿。谁能看石帆,乘船镜中入。秋白...

花好月圆古诗

花好月圆的古诗 一 一、原文:《春江花月夜》春江潮水连海平,海上明月共潮生。滟滟随波千万里,何处春江无月明!江流宛转绕芳甸,月照花林皆似霰。空里流霜不觉飞,汀上白沙看不见。江天一色无纤尘,皎皎空中孤月轮。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不知江月待何人,...

2025年中秋节诗句

“桂影摇风梦亦馨”一句,将动态与静态相结合,风吹动桂树影子摇曳,营造出如梦如幻且温馨的氛围。后两句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四海之人都沐浴在这同一轮明月下,而自己却因思念亲人心中满是眷恋,“相思无尽”直白地抒发了深深的思念之情。# 作者介绍 假设作者为一位热爱传统文化的现代文人,平时喜欢用古诗词记录生活...

苏轼写中秋的古诗

苏轼写的中秋古诗 一 一、原文:《水调歌头・明月几时有》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二...

关于中秋的苏轼的古诗

苏轼的中秋古诗 1.《水调歌头・明月几时有》・北宋・苏轼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。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。转朱阁,低绮户,照无眠。不应有恨,何事长向别时圆?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。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...

描写古塔和月亮的古诗

描写古塔和月亮的古诗 《宿山寺》原文:众岫耸寒色,精庐向此分。流星透疏水,走月逆行云。绝顶人来少,高松鹤不群。一僧年八十,世事未曾闻。一、衍生注释:众岫:众多的山峦。岫,山。寒色:给人以清冷感觉的颜色。精庐:这里指佛寺。疏水:稀疏的水流。走月:月亮运行。走,运行。逆行云:月亮反向在云间...

描写扬州瘦西湖五亭桥的诗句

柳丝摇曳千年梦,花影迷离万古诗。岁月穿梭情不尽,风烟漫卷意犹痴。繁华阅尽今何在,独倚栏杆忆旧时。二、衍生注释 1. “桥卧湖波映月辉,五亭飞峙韵轻吹”:五亭桥横卧在瘦西湖的清波之上,倒映着月光的辉芒,五个亭子高高耸立,仿佛有轻柔的韵律在吹拂飘荡。“卧”生动展现桥与湖波的融合,“飞峙”突出亭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