贱人古诗:一场与自我和解的深夜独白
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阴
一、被误解的文字
深夜翻到旧笔记本里那首被朋友戏称为"贱人古诗"的打油诗,突然觉得好笑又心酸。三年前写下的"春风不度玉门关,我偏要啃硬馒头"如今读来,字里行间都是年轻气盛的倔强。那些刻意押韵的句子,像极了当时穿着不合身西装去面试的自己。
1.1 标签的重量
"贱人"这个标签不知何时被贴上,或许是因为诗中那句"黄金屋里颜如玉,我独爱路边狗尾巴"。现在想来,这种带着自嘲的叛逆,不过是害怕被主流价值体系否定的自我保护。
《求职记事》
简历投出三十家
面试官脸如冰碴
忽见窗前麻雀过
笑问能否管饭啊
二、重新解读的勇气
重读这些文字,发现其中藏着珍贵的真实。那些不够"高雅"的比喻,恰恰记录了普通人的生存状态。就像诗里写的"地铁挤成沙丁鱼,梦想瘦成黄花鱼",现在公司楼下的地铁站依然拥挤,但我不再觉得这是种羞辱。
2.1 粗糙里的诗意
粗糙的韵律里住着鲜活的生命力:"老板画饼圆又大,我胃不好啃不动"这种直白的反抗,比后来学会的漂亮话珍贵得多。突然明白文学不该只有阳春白雪,菜市场的吆喝声里也有平仄。
或许真正的成熟不是抛弃"贱人古诗"的粗粝,而是学会欣赏这种粗粝背后的勇气。当我在客户面前流畅背诵方案时,反而怀念那个在诗里自称"职场哈巴狗"的笨拙自己。
三、和解与新生
决定把这首"贱人古诗"裱起来挂在书房。它不再是被嘲笑的把柄,而成了成长的纪念碑。那些不够优美的文字,就像青春期的痘痘,记录着生命最真实的生长轨迹。
合上笔记本时,窗外正好有夜归人的笑声飘过。突然想给当年的自己写个回信:"谢谢你的不合时宜,那些笨拙的韵脚,最终走出了比标准答案更有趣的人生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