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——登山日记

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——登山日记

清晨的启程

天刚蒙蒙亮,我便背起行囊向城郊的苍云山进发。远望群山,果然如王维诗中所言"远看山有色"——晨曦为层峦叠嶂披上深浅不一的青黛,像极了一幅未干的水墨画。山腰缠绕的薄雾让峰顶若隐若现,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云还是雪。

山径见闻

踩着露水未干的石阶上行,耳畔渐渐响起"近听水无声"的意境。明明看见山涧在脚边奔涌,却因落差形成的白噪音反而造就某种奇特的宁静。这让我想起苏轼《题西林壁》中"横看成岭侧成峰"的哲思——换个角度,喧闹竟成了另一种寂静。

半山小记

在观景台歇脚时,掏出笔记本写下:"海拔800米处,松针铺就的金黄地毯上,蚂蚁正搬运着比身体大三倍的野果。忽然山风掠过,整片林子响起沙沙的掌声,而十步之外的瀑布依然保持着默剧般的缄默。"此刻才真正读懂杜甫"会当凌绝顶"的向往。

巅峰感悟

当终于站在刻着"海拔1842米"的界碑旁,云海在脚下翻涌如沸。李白"相看两不厌,只有敬亭山"的句子自动浮现在脑海。掏出保温杯啜饮热茶时,发现水面上漂着几粒不知何时落入的桂花,这倒应了王安石"不畏浮云遮望眼"的况味——原来最美的风景,往往藏在细节的褶皱里。

归途拾穗

下山时特意选了野径,在落日将山体染成橘粉色的时刻,偶遇采药归来的老翁。他指着岩缝里一株不起眼的植物说:"这是七叶一枝花,长到第七年才开花。"忽然顿悟:山色之所以永恒,或许正因为它们懂得沉默地生长。就像柳宗元《江雪》里"孤舟蓑笠翁"的意境,真正的生命力,从来不需要喧哗。

暮色中回望苍云山,轮廓已化作剪纸般的剪影。手机里躺着三十七张照片,但我知道,最动人的画面早已刻在心底——那是王维用二十个字就凝固千年的,山的灵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