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寻芳:重读《荷花池的古诗》有感
晨光中的诗意邂逅
清晨微雨初歇,我漫步至城西的荷塘。水面浮着薄雾,粉荷擎露而立,恍若《荷花池的古诗》中"接天莲叶无穷碧"的景致跃然眼前。那首自幼熟诵的诗歌,此刻竟在涟漪间有了新的注解。
记忆里的诗行
记得初遇这首诗是在小学课本里,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着荷叶的轮廓。诗中"映日荷花别样红"的句子,让年幼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文字的色彩。而今塘边垂柳拂过石栏,惊起的水鸟恰似当年教室里突然飞进的麻雀,惹得全班哄笑。
"荷叶罗裙一色裁,芙蓉向脸两边开"——这二十八字里藏着整个盛夏的密码。当年只觉得韵脚好听,现在才懂诗人将采莲女的娇羞与荷花的清艳糅得这般精妙。
池畔的时光褶皱
正午阳光穿透云层,我在九曲桥上遇见写生的美术生。画板上未干的颜料流淌着,与池中倒影的荷花叠成重影。忽然想起《荷花池的古诗》末句"乱入池中看不见",原来不仅是视觉的迷藏,更是时光的隐喻。
生活的藕丝
荷塘东南角有对老夫妇在剥莲蓬,老太太把莲子塞进老伴嘴里,银发映着青瓷般的莲蓬。这场景让我怔忡——诗里没说采莲人后来怎样,但此刻的恬淡,或许就是岁月给出的温柔答案。
暮色渐浓时,荷叶开始收拢成卷。手机突然震动,是母亲发来语音:"冰箱里冰着你爱喝的荷叶粥"。归途的梧桐树下,我反复听着《荷花池的古诗》朗诵音频,突然明白好的诗歌就像莲藕,看似断开,丝却越拉越长。

这个寻常夏日,因着与古诗的再度相遇,平凡景物都镀上了粼粼波光。或许明天该带父亲来看看,他总说退休后要学国画,画的第一幅就该是这满池的"中通外直,不蔓不枝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