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夜思日记
壬寅年霜降夜于金陵客舍
窗棂间忽泻入一片清辉,惊觉竟是满月当空。蓦然忆起《古诗十九首》中那句“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”,千年月色竟如此穿透时空,照在今夜游子的衾枕之上。披衣起身,见霜华满地如铺素纨,庭中老槐的枝影在风中摇曳,恍若古人墨迹未干的笔锋。
月下独思
电脑屏幕的蓝光早已熄灭,唯见明月皎皎悬于天际。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将明月与愁思相系——这清冷光辉竟像时间的显影液,让潜藏心底的思绪纷纷显形。想起白日母亲在电话里的欲言又止,她说院里的丹桂今年开得极盛,落花时如碎金铺满石阶。我知道她未说的是:“明月皎皎照我床,星汉西流夜未央”,异乡的月光可曾照亮你归家的路途?
旧宅天井里也曾有这样的月光。幼时总见祖父提着洒水壶浇灌夜来香,银白须发在月下泛着微光。他常吟诵“忧愁不能寐,揽衣起徘徊”,那时不解其意,如今在千里外的出租屋里反复踱步,方知乡愁原是刻进血脉的遗传密码。
古今辉映
书架上的《古诗十九首》摊开在第十九页。注解说汉代游宦文人的苦闷与当代北漂广漂何尝相似,都是“出户独彷徨,愁思当告谁”的千年回响。忽然听见隔壁租客用方言通电话,声调急切似在争辩什么,继而传来压抑的啜泣。这幢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楼,每个窗口都盛放着被月光照亮的乡愁。
手机屏幕突然亮起,友人发来秦淮河畔的月景照片。画舫灯影与天上明月在水中交融,令人想起“明月皎皎照我罗床帏”的下一句“忧愁不能寐,揽衣起徘徊”。原来每个人都是时空长河里的游子,古月照今人,今人承古意,这大概就是文明传承的微妙纽带。
夜阑拾笔
凌晨三时的钟声从远处传来。月光渐渐西斜,在墙上拖出长长的窗格影子。忽然想起苏轼《记承天寺夜游》中的“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”。此刻神州大地应有万千人仰望此月,有人见月思乡,有人对月抒怀,更多人则在月光下沉沉睡去,将愁思浸入梦境。
合上日记本时,东方已微白。月轮渐隐于晨雾,而那句“明月何皎皎”仍如玉石般悬在心头。或许明天该给故乡写封长信,用毛笔蘸着月色,从“见月如晤”开始写起。
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赏析
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赏析 明月何皎皎 【作者】佚名 【朝代】汉 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。 忧愁不能寐,揽衣起徘徊。 客行虽云乐,不如早旋归。 出户独彷徨,愁思当告谁! 引领还入房,泪下沾裳衣。 译文:明月为何这般皎洁光亮,照亮了我罗制的床帏。 夜里忧愁得无法入睡,披衣而起在空屋内徘徊。 客居在外虽然有趣,但是怎比得上早日回家呢。 一个人出门...
《古诗十九首·明月何皎皎》赏析
《古诗十九首·明月何皎皎》赏析 《明月何皎皎》赏析 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。忧愁不能寐,揽衣起徘徊。客行虽云乐,不如早旋归。出户独彷徨,愁思当告谁?引领①还入房,泪下沾衣裳。【注】①引领:伸颈远望 【试题】1.从体裁上看,这是一首五言□□诗。2.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()A.“明月...
《古诗十九首》第十九首《明月何皎皎》
李白《静夜思》曰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对于这首无名氏古诗中的主人公来说,同样是这种情绪。“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。”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,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。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,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。可是,夜已深沉,他辗转反侧,尚未入眠。不是过于...
古诗十九首之《明月何皎皎》赏析
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①。忧愁不能寐②,揽衣起徘徊③。客行虽云乐,不如早旋归④。出户独彷徨,愁思当告谁?引领还入房⑤,泪下沾衣裳。【注释】①罗床帏:罗帐。②寐:入睡。③揽衣:犹言“披衣”,“穿衣”。揽,取。④旋归;回归,归家。旋,转。⑤引领:伸颈,“抬头远望”的意思...
...完成下列各题。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①。忧...
古诗十九首(十九)明月何皎皎,照我罗床帏。忧愁不能寐,揽衣起徘徊。客行虽云乐,不如早旋归。出户独彷徨,愁思当告谁?引领还入房,泪下沾裳衣。【 1 】 试分析诗歌中 “ 明月 ” 这一意象的作用。【 2 】 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?答案:【答案】【 1 】 古诗中常借明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