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赵钱孙李周吴郑王,百家姓里寻根记

赵钱孙李周吴郑王,百家姓里寻根记

一个关于家族记忆的温暖日记

今天整理书房时,偶然翻到一本泛黄的《百家姓》诗集。"赵钱孙李周吴郑王"这八个字突然跃入眼帘,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。

姓氏里的家族密码

记得小时候,祖父总爱在夏夜的院子里,摇着蒲扇教我背诵:"赵钱孙李,周吴郑王。冯陈褚卫,蒋沈韩杨..."那些抑扬顿挫的韵脚里,藏着整个中华文明的家族密码。我的"周"姓排在第六位,祖父说这是武王伐纣时便有的古老姓氏,说着还会用树枝在泥地上画出甲骨文的"周"字。

《百家姓》成书于北宋初年,收录504个姓氏,其中单姓444个,复姓60个。开篇八姓"赵钱孙李周吴郑王"中,"赵"为宋朝国姓,"钱"是吴越王姓,"孙"是吴越王妃姓,体现着特殊的时代印记。

老相册中的时光隧道

翻开尘封的相册,泛黄的照片里藏着更多故事。1958年全家福中,穿着中山装的曾祖父周明德站在最中间,身旁是穿着蓝布旗袍的曾祖母钱淑芬——原来"钱"姓早就写进了我们的家族史。母亲指着照片边缘说:"这是你郑家表舅公,当年从南洋带回来的相机拍的。"

忽然明白,《百家姓》不是冰冷的文字,而是由无数个"周家""钱家""郑家"的故事编织成的温暖网络。就像老宅门楣上斑驳的"周寓"二字,在风雨中守护着代代相传的记忆。

祠堂里的文化传承

去年清明回乡祭祖,看到翻修一新的周氏祠堂。青砖黛瓦间挂着"百家姓"木雕,正中"三槐堂"的匾额下,族老正在给孩子们讲解:"我们周氏与王姓、郑姓世代通婚..."孩子们跟着朗读"周吴郑王"时清脆的声音,与祠堂檐角的风铃声交织在一起。

夜幕降临时,我在日记本上郑重写下:每个姓氏都是文化的活化石,"赵钱孙李周吴郑王"这八个字,承载着中华文明最坚韧的传承密码。而我们每个人,都是这个伟大传承中的一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