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腊梅花古诗中的冬日絮语

腊梅花古诗中的冬日絮语

一、寒香入梦

清晨推窗,凛冽的寒风裹挟着一缕幽香扑面而来——是庭院那株腊梅开了。虬枝缀金,暗香浮动,瞬间想起古人“枝横碧玉天然瘦,蕾破黄金分外香”的诗句。这株腊梅是去岁移栽的,今冬初绽,竟已有这般风骨。记得《红楼梦》中栊翠庵的红梅惹人争咏,而腊梅之雅,更在其凌寒独放、孤清不争的品格。古人咏梅诗中最爱宋代王安石的“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”,其意境与眼前景致何其相似!虽无白雪映衬,但灰蒙天空下的一树金黄,反而更显璀璨夺目。

二、诗中的梅魂

午后暖阳微现,携一卷《梅苑诗钞》坐于梅树下细读。杜甫言“梅蕊腊前破,梅花年后多”,道尽梅花开候之精准;李清照“雪里已知春信至,寒梅点缀琼枝腻”则赋梅以报春使者的使命。最耐人寻味的是陆游的“向来冰雪凝严地,力斡春回竟是谁”——腊梅岂止是花,分明是冬日里不屈的魂灵。翻至杨万里的《腊梅》,其中“天向梅梢别出奇,国香未许世人知”两句,恰似为此刻而写:阳光穿过花枝,在书页上投下斑驳光影,香气愈加热烈,仿佛要与诗句共舞。

三、暗香如故

黄昏时忽降细雨,唯恐娇蕊受损,急持伞去看。却见雨珠沾瓣,更添晶莹之态,清香因水汽氤氲而愈发绵长。此刻方懂林逋“暗香浮动月黄昏”之妙——虽非月夜,但雨丝中的腊梅自有其朦胧诗意。站了许久,裤脚尽湿而不觉,全然沉浸在这天地清寂唯余寒香的境界中。想起历代画梅名家如王冕、金农,纵能传其形态,又如何绘得出这穿越时空的香魂?

四、寄梅思远

夜间整理旧物,翻出友人去年所赠腊梅干花,虽失鲜润,余香犹存。附笺抄着庾信“当年腊月半,已觉梅花阑”之句,那时只道是寻常,今冬方解其意。遂剪下几枝新绽的腊梅,连同一首小诗寄予北方友人:“君处雪飞我地寒,聊赠南枝共岁阑。莫羡春芳多锦绣,此香堪抵玉琅玕。”腊梅自古便是相思载体,陆凯“折梅逢驿使,寄与陇头人”的雅事,至今仍在人间重演。

夜色深沉,推窗再望,腊梅在月光下恍若披着轻纱的古人,静默地守护着千年诗心。这冬日的使者,以最清瘦的姿态蕴着最丰厚的文脉,让人在寒风中亦怀抱温暖。待得明朝,或许该磨墨铺纸,试着描摹它的风姿——虽不能至,心向往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