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居秋暝日记
空山新雨后的秋日独白
清晨推窗,王维笔下"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"的景致猝不及防撞入眼帘。昨夜秋雨洗净的群山还蒸腾着氤氲水汽,枫叶上的露珠折射着初升朝阳,像散落一山的碎水晶。竹篱上牵牛花攀着雨痕未干的枯枝,倔强地绽放最后一季的蓝紫色,仿佛要与渐染红妆的枫林争抢秋天的注意力。
山林间的生命交响
踩着湿滑的青石板路上山,每一步都惊起藏匿在苔藓间的虫鸣。松针铺就的地毯吸走了足音,唯有隔叶黄鹂的啁啾指引方向。半山腰的野柿子树已挂满橙红色果实,被雨水浸润得愈发饱满,有几颗熟透的落在覆着青苔的巨石上,绽开的果肉引来蚁群有序搬运。这景象忽然让人懂得为何古人总说"枫叶荻花秋瑟瑟"——秋日从来不是寂灭的前奏,而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蓬勃的盛宴。
在山泉汇聚的溪流边小憩时,发现水面飘零着几片早落的银杏,像金色小舟载着露珠航行。掬水洗脸的瞬间,惊走一尾游鱼,粼粼波纹荡碎了倒映的云影天光。忽然领悟"天气晚来秋"的妙处——秋的韵味从来不在盛夏喧嚣的午时,而在晨曦微露或暮色初临的时分,当山林褪去浮华,万物显露出最本真的模样。
陶渊明式的秋日沉思
下山时特意绕道古寺遗址,残垣断壁间野菊开得正盛,倔强地从石缝里探出金黄。斑驳的碑文记载着某位僧人于"龙吟虎啸一时发"的秋夜在此悟道的故事。坐在断碑上看暮云合璧,忽然听见寺钟嗡鸣——原是风穿过石龛发出的天然音律。这巧合金石之声的"晚来秋",竟与千年前王维听到的"隔牖风惊竹"遥相呼应。
归途遇见老农扛着竹耙耙拢落叶,堆成小山准备沤肥。他笑着指指我沾满苍耳的衣角:"城里人吧?秋天山里有三宝——露水煮茶、落叶生火、松针铺炕。"遂邀至茅棚尝新焙的野茶,陶土壶里翻滚着野菊与山楂,酸涩后泛起草木清甜。他说这茶叫"扫叶茶",每年只有霜降前后七天能制,要赶在晨露未晞时采集带霜的叶片。柴灶跃动的火光里,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将秋与悟道相连——这季节教会人的,原是向死而生的智慧。
暮色浸染山径时,老农送我一包用枥树叶包裹的炒栗子。温热透过叶脉传到掌心,像揣着整个秋天的温度。回首望见炊烟从山坳里升起,忽然想起王维那句"墟里上孤烟",千年前的诗境穿越时空,在此刻与凡俗烟火完美重叠。原来最美的秋日从来不在诗卷中,而在新雨初霁的空山里,在每一个认真生活着的当下。
关于描写秋天的题记合集
5、《山居秋暝》 唐·王维 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 关于描写秋天的古诗 1、《 枫桥夜泊》 唐·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。 姑苏城外寒山寺,夜半钟声到客船。 2、《 山居秋暝》 唐·王维 空山新雨后,天气晚来秋。 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。 竹喧归浣女,莲...
我的新语文老师日记作文
篇1 我的新语文老师日记作文 2023年9月1日星期五晴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,洒在教室的桌椅上,新学期第一天的语文课就此拉开了序幕。铃声刚歇,一位身影悄然立于讲台前——那是我们的新语文老师。她身姿挺拔如青松,镜片后的目光深邃如潭水,仿佛能洞穿我们内心的迷雾。她的自我介绍简洁有力,只道姓陆,声音带着...
成考阅读题题库及答案
B.王维《山居秋暝》C.孟浩然《过故人庄》D.李白《将进酒》7.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()A.《论语》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,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而成。B.《孟子》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、公孙丑等著,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。C.《史记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,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。D.《资治通鉴》是一部编年体...
1~5年级描写月亮的古诗
却依然有种难以言说的孤独。我望着那月亮,轻声呢喃:“苏轼啊,你当年在那样的境遇下借月抒怀,我如今在这校园里,也因这月亮勾起了满心的惆怅。”之后,我把当时的感受写进了日记:那晚的月亮,被云缠绕,似在诉说着我心中的孤寂,就如同苏轼笔下那被妨的明月,在异乡的月光下我感受到了深深的落寞与迷茫。...
描述群山连绵山的诗句
王维的诗里总有“画感”,这首诗里的山,是能摸得到云、看得见变、问得到人的“活山”,连连绵都带着温度,像个藏着很多故事的老邻居。三、作者介绍 王维,字摩诘,盛唐“诗佛”,因为他的诗里总带着禅意,像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(《山居秋暝》)、“人闲桂花落,夜静春山空”(《鸟鸣涧》)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