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瘦影横斜水清浅——秋日湖畔日记

瘦影横斜水清浅——秋日湖畔日记

十月廿三·薄暮

黄昏的湖畔,瘦影横斜。老柳枝桠如枯笔,蘸着西风在水面写下粼粼的瘦金体。我蹲在青石板上,看一尾瘦鱼咬碎云影,倏忽潜入墨绿色的深水。

「瘦」的意象

古人写瘦,总带着清癯的骨相。林逋写梅"疏影横斜水清浅",李清照叹"人比黄花瘦",此刻倒映在湖面的芦苇,也瘦得像宋徽宗的工笔——嶙峋却自带风骨。

水镜里的光阴

浅水处铺着鹅卵石,被岁月磨得浑圆。三两个孩童掷石打水漂,涟漪推着瘦月的倒影晃成碎银。想起儿时祖父教的童谣:"水清清,月瘦瘦,捞不起的桂花酒..."如今石阶缝隙里,还嵌着当年漏掉的玻璃弹珠。

湖畔拾遗

  • 半片枫叶:叶脉如瘦骨嶙峋的手掌
  • 褪色糖纸:三十年前的橘子味还黏着
  • 断线风筝:竹篾支架瘦得让人心疼

归途偶得

暮色渐浓时,发现岸边新立了块诗碑。阴刻的《瘦西湖》泛着青苔:"二十四桥明月夜,玉人何处教吹箫"。忽然懂得瘦的美学——是留白处的遐想,是清减后的余韵。归家路上,衣袋里沉甸甸的,装满了瘦月亮、瘦秋风和瘦成一道闪电的旧时光。

后记:日记本夹层里,意外抖落一片瘦银杏。它蜷曲的弧度,恰似当年那个在湖畔写生的瘦削少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