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日炎炎读古诗
《小池》与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的清凉日记
2023年6月21日 星期三 晴
晨读《小池》
清晨被窗外的蝉鸣唤醒,突然想起杨万里的《小池》:"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"这短短四句,竟把初夏的灵动描绘得如此传神。
我特意带着诗集来到小区池塘边。果然看见新生的荷叶刚刚探出水面,像害羞的少女微微卷着裙边。一只红蜻蜓倏地掠过水面,停在最近的荷尖上——这不正是诗中场景的现代复刻吗?古人观察之细致,让我这个整天盯着手机的人汗颜。
午赏《晓出净慈寺》
正午暑气最盛时,我躲在空调房里读另一首名作:"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"眼前仿佛展开一幅金碧辉煌的画卷:朝阳下的西湖,荷叶铺到天际,荷花红得像是要燃烧起来。
突然停电了!燥热中我索性带着遮阳伞去公园赏荷。站在湖边才真正明白"无穷碧"的震撼——层层叠叠的荷叶形成绿色海浪,"别样红"的荷花在烈日下确实艳丽得刺眼。古人没有防晒霜和墨镜,却用文字为后人保存了最鲜活的夏日记忆。
古诗里的夏日智慧
这两首诗像一对互补的扇面:《小池》是工笔小品,捕捉瞬间的禅意;《晓出净慈寺》则是泼墨山水,挥洒出盛夏的磅礴。我发现古人消夏的秘诀藏在字里行间——用细腻观察对抗炎热,将烦闷转化为审美体验。
傍晚雷雨过后,空气里飘着泥土的清香。我在日记本上抄下这两首诗,突然注意到它们的共同点:都诞生于杭州,都出自杨万里之手。原来八百年前的那位诗人,早已为每个炎夏准备了解暑良方。
(日记结尾压着一片风干的荷叶,墨迹旁画着简笔蜻蜓)
古诗比较阅读《小池》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
古诗比较阅读《小池》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 篇1 —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下册有一首古诗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,全诗如下: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。接天连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。在教授这首诗时,按照常规教学,让同学们理解了诗面意思后,反复朗读。当学完诗文在学后质疑时,学生提出了这样一...
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小池的古诗合集
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晓/出/净慈寺/送/林子方 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【南宋】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, 风光不与四时同。 接天莲叶无穷碧, 映日荷花别样红。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 杨万里 ︱︱——︱︱— 毕竟西湖六月中, ——︱︱︱—— 古诗鉴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小池PPT教案 古诗鉴赏...
《小池》与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描写对象都一样,但写法各有不同,请...
《小池》与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描写对象都一样,但写法各有不同,请概括这两首诗在写法上主要的不同点。(3分) 答案: 《小池》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,“小”处着笔,细致入微;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》运用了对比的手法。“大”处着眼,境界开阔。...
...绝句.春夜喜雨.游园不值.小池.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.
小池 (宋)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,朱宣咸作品《杨万里小池诗意画》树阴照水爱晴柔.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.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·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,风光不与四时同.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.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(其一)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,白雨跳珠乱入船.卷地风来忽吹散,望湖楼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