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寻芳不觉醉迎春——春日游园日记

寻芳不觉醉迎春——春日游园日记

戊戌年二月初三 晴光潋滟

晨起推窗,忽见墙隅那丛迎春花已缀满金铃,方才惊觉白居易笔下"幸与松筠相近栽,不随桃李一时开"的时节悄然而至。遂携《全唐诗》往城南公园,欲觅古人迎春之遗韵。

一、金英翠萼带春寒

沿青石小径徐行,但见迎春枝条婆娑如唐代美人云鬓斜簪的金步摇。花苞犹带宿露,恰似杜牧所言"金英翠萼带春寒"。三两只早蜂穿梭其间,振翅声应和着远处孩童放纸鸢的欢笑,竟暗合宋之问《玩郡斋海榴》中"隔帘闻鸟啭,拂槛见花惊"的意境。坐在六角亭中展卷,微风过处落英簌簌,沾衣不湿却染得书页间尽是清甜气息。

二、浅艳侔莺羽

转过九曲桥,忽见临水照花之景。迎春倒影在碧波中碎成点点鎏金,恍若温庭筠笔下"浅艳侔莺羽,纤条结兔丝"的幻境。几位白发老者正蘸水为墨在石阶上习字,笔锋过处留下"迎得春来非自足,百花千卉共芬芳"的湿润诗行。此情此景,恰如古人所说"诗在溪桥野色中",最鲜活的诗意从来不在书卷里,而在春水初生的涟漪间。

三、拂黄先变柳

日影西斜时行至梅林,却见迎春与残梅交织成趣。梅枝倔强地留着最后几瓣红萼,而迎春已迫不及待地铺展满地明黄,正是刘禹锡描绘的"拂黄先变柳,点素早惊梅"。两位穿汉服的少女在花间拍摄及笄礼视频,披帛拂过花枝带起碎玉般的落花,让人倏忽穿越千年——当年新科进士们曲江宴饮时,看到的想必也是这般"迎春正启流霞席,暂嘱曦轮勿遽斜"的热烈光景。

暮色四合时归家,衣襟犹带冷香。忽然懂得古人为何总将迎春与松竹并称——它不在暄妍时争艳,却在春寒料峭处率先点亮希望。就像此刻案头绽放的迎春,无声诠释着韩琦"覆阑纤弱绿条长,带雪冲寒折嫩黄"的生命力,提醒我们:最美的春天永远属于率先拥抱寒凉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