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咏石榴的古诗:庭院榴花红似火

咏石榴的古诗:庭院榴花红似火

七月十五日 晴

晨起推窗,忽见庭院那株老石榴树已缀满繁花,灼灼其华,宛若赤玉雕成。不由得想起昨日翻阅诗卷时,偶见元代张弘范《咏石榴》中“猩血谁教染绛囊,绿云堆里润生香”之句,此刻竟在眼前活色生香。这株石榴是祖母手植,三十年来花开花落,见证过太多时光流转。

一、榴花照眼明

晌午搬了藤椅坐在树荫下,看阳光透过层叠的绿叶,将榴花瓣照得通透。花瓣如绉纱般细腻,边缘泛着金芒,花萼则呈钟形,稳稳托着这团燃烧的火焰。忽然领悟古人为何总以“榴火”喻花——唐代韩愈《题张十一旅舍三咏·榴花》中“五月榴花照眼明”七字,真真是把那种灼热的光感写尽了。此刻虽值七月,花势却更盛,蜂蝶穿梭其间,竟惹得人恍惚以为重返仲夏。

二、丹实缀星斗

细看枝桠间已结出青涩小果,顶梢还残留着凋谢的花冠,让人遥想秋日“榴枝婀娜榴实繁”的景象。记得李商隐曾以“榴膜轻明榴子鲜”写尽石榴籽的晶莹,而柳宗元“丹实星斗光”则道出果实初成时的璀璨。最妙是宋代杨万里《石榴》诗中“深著红蓝染暑裳,琢成纹玳敌秋霜”,竟将石榴皮比作浸染暑意的华服,又似雕琢精美的玳瑁纹——这般奇喻,若非亲眼见得青果渐染酡红,实在难以体会其精妙。

三、榴房缀旧事

母亲端来冰镇石榴汁时,说起这树原是祖母的嫁妆。当年她从江南娘家带来一截石榴枝,北迁三千里插土而生,从此“榴枝娜娜”便成了乡愁的寄托。忽然懂得为何元人马祖常写下“只待绿荫芳树合,蕊珠如火一时开”——草木有灵,承载的何止是四季轮回。翻检古籍时发现,石榴自汉代传入中原后,一直是多子多福的象征,而在我家族史中,它更成了坚韧生命的注脚。

四、夜雨润红珠

傍晚忽来一阵急雨,敲打得榴叶噼啪作响。雨歇后掌灯去看,见花瓣上滚着水珠,在灯笼映照下宛若红绡缀玉。此刻方知元代诗人“猩血谁教染绛囊”的“润”字之妙——这香气确是被雨露浸润过的,清甜中带着泥土的沁凉。榴树经雨更显苍劲,让人想起它冬日枯瘦的枝干,与此刻的绚烂恰成对照。草木荣枯本是常理,但石榴偏偏能在极绚烂与极朴拙间转换,恰似人生况味。

夜渐深时,重读《全芳备祖》中收录的咏石榴诗,忽觉千年前的诗句与今日所见浑然相契。草木有本心,诗词亦如此,它们穿越时空在此刻的庭院交汇,提醒着人间美好总在细微处生长。但愿秋日果熟时,能再记“雾縠作房珠作骨,水精为醴玉为浆”的丰饶。

似火榴花映小山——咏石榴古诗词赏析

似火榴花映小山——咏石榴古诗词赏析 ——咏石榴古诗词赏析 川 雪 石榴花是夏天一道亮丽的风景。石榴在我国历史悠久,很受我国人民的喜爱,因为它外表美观,口味酸甜,更是因为它寓意吉祥,象征了人们希望的那种红红火火、多子多福的美好生活。石榴花色彩艳丽,如火一般的颜色甚是惹人喜爱,中国人向来喜欢红色,满枝的石榴花象征了繁荣、美好、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