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边夜泊思故人
壬寅年冬月廿三日记
暮色四合时,独坐港边石阶。潮水轻拍岸石,如故人絮语。忽忆少时读《全唐诗》,见皇甫冉"港净千寻碧,山晴一片青"之句,当时只道是寻常写景,今夜方知其中况味。
一、港水如镜
月光在粼粼波光中碎成万千银鳞,远处渔火三两点,恰似李益"回乐峰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"的意境。这港分明是活的,白日吞吐着万吨巨轮,入夜却化作温柔砚台,将三十年的记忆研成浓墨。记得父亲曾说,老码头那株歪脖子榕树,比他祖父的年纪还大。
二、泊舟忆旧
锈迹斑斑的系缆桩上,新痕覆着旧痕。突然想起阿炳总爱在放学后,用铅笔刀在第三根桩上刻我们的身高。去年清明见他,西装革履站在游轮甲板上挥手,那艘叫"海洋交响曲"的巨轮吃水太深,竟不能靠这老港。柳宗元《渔翁》中"烟销日出不见人,欸乃一声山水绿",此刻才懂其中怅惘。
三、灯火明灭
对岸新起的玻璃幕墙将月光折射成冷调的蓝,与这边木船篷里的昏黄油灯形成奇异对话。想起韦庄"红楼别夜堪惆怅,香灯半卷流苏帐",忽然惊觉这港恰似展开的折子戏——东头起重机在演现代哑剧,西边老茶肆里仍唱着《客途秋恨》。
四、潮信有期
手机震动,天气预报说明日有雨。起身时发现石缝里嵌着半片青花瓷,海浪把它磨出了玉的光泽。这或许就是港的慈悲——让所有停泊都成为故事的开端,所有离别都藏着归来的韵脚。归途经过海关钟楼,电子屏显示23:17,潮水正悄悄漫过苏轼写"有情风万里卷潮来"的那个刻度。
(是夜记于老码头第七号仓库改建的公寓,窗外有汽笛声掠过《梦粱录》残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