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汉乐府古诗十九首

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中的岁月回响

——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

今日重读《汉乐府古诗十九首》,那些质朴的文字突然在晨光中鲜活起来。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仿佛应和着"青青河畔草"的古老韵律,让我提笔记录这场穿越时空的邂逅。

一、庭中有奇树的现代镜像

"庭中有奇树,绿叶发华滋"的句子让我想起阳台那株倔强的绿萝。它从三年前拇指大的幼苗,如今已蜿蜒成碧绿的瀑布。古人观树思远人,我却在叶片脉络里看见《古诗十九首》中永恒的生命力——那些关于聚散、生死、得失的咏叹,原来早在这十九首五言诗里道尽了人间况味。

二、驱车上东门的城市变奏

下班时堵在长安街上,蓦然想起"驱车上东门,遥望郭北墓"的苍凉。钢筋森林取代了汉代城阙,但现代人同样在车流中焦虑着"人生忽如寄"。地铁站里穿行的身影,与"回车驾言迈"的游子何其相似,我们都在寻找生命的归处。

「生年不满百,常怀千岁忧」
这句在备忘录里反复描摹的诗句,
成为我对抗996生活的秘密武器。

三、迢迢牵牛星的永恒之问

深夜加班抬头,意外看见玻璃幕墙映出的星光。两千年前仰望"皎皎河汉女"的眼睛,与此刻我的瞳孔重叠。科技缩短了物理距离,但"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"的怅惘依然新鲜。微信视频里的父母,不正是当代的"行行重行行"吗?

合上诗集时,发现书页间夹着去年秋天的银杏叶。这些来自《汉乐府古诗十九首》的馈赠,教会我在快递外卖的时代,依然保持对晨露夕照的敏感。那些关于时光、思念、死亡的朴素表达,恰似永不褪色的月光,照亮每个世代的心灵归途。

古诗十九首汉乐府

古诗十九首汉乐府 1、《同声歌》两汉·张衡 邂逅承际会,得充君后房。情好新交接,恐栗若探汤。不才勉自竭,贱妾职所当。绸缪主中馈,奉礼助蒸尝。思为苑蒻席,在下蔽匡床。愿为罗衾帱,在上卫风霜。洒扫清枕席,鞮芬以狄香。重户结金扃,高下华灯光。衣解巾粉御,列图陈枕张。素女为我师,仪态盈万方。众夫希所见,天老教轩皇...

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

后人把《孔雀东南飞》与北朝的《木兰诗》及唐代韦庄的《秦妇吟》并称为“乐府三绝”。•又把《孔雀东南飞》与北朝的《木兰诗》称为“乐府双璧”。一、《古诗十九首》的由来 •是东汉末年一些下层失意文人创作的五言诗,作者佚名。因它们风格相近,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纂《文选》时,将其编为一组,题名《古诗十九...

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原文

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原文 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原文 行行重行行 【原文】行行重行行,与君生别离。相去万余里,各在天一涯。道路阻且长,会面安可知?胡马依北风,越鸟巢南枝。相去日已远,衣带日已缓。浮云蔽白日,游子不顾反。思君令人老,岁月忽已晚。弃捐勿复道,努力加餐饭。【译文】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...

汉乐府.古诗十九首

诗歌善用环境烘托,语言朴实却感人至深,代表了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。第五首诗题为“驱车上东门”,原文如下:驱车上东门,遥望郭北墓。白杨何萧萧,松柏夹广路。下有陈死人,杳杳即长暮。潜寐黄泉下,千载永不寤。浩浩阴阳移,年命如朝露。人生忽如寄,寿无金石固。万岁更相送,圣贤莫能度。服食求神仙,多为药...

乐府古诗十九首合集

比较乐府诗与古诗十九首的区别 继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之后,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 景观。和乐府诗处于同一时代的东汉文人诗,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二者虽然 处于一个时期,但是在很多方面都不尽相同。主要有一下三个方面。 一、写作主体不同 乐府诗是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...

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原文合集

“它所反映的是处于动乱时代失意之 士的羁旅愁怀而已” ,“在《十九首》里,表现这种羁旅愁怀的不 汉朝文学总论与两汉诗:汉乐府《古诗十九首》 第四节 两汉文学概述与两汉诗歌 一、汉代的政治状况 二、汉代的思想文化概况 三、汉代的文学概况 四、汉诗简介 1、西汉盛行楚声短歌 2、东汉文人五言诗 3、乐府诗 ...

古诗十九首乐府诗合集

(一) 内容上, 汉乐府民歌和《古诗十九首》有共同的一面,即都反映征夫(游子)、 思妇的离别相思,都表现追求人生享乐、及时行乐的生活观;但汉乐府 民歌多反映社会面貌,《古诗十九首》多关注人生,题材范围宽窄不 同。 艺术上, 汉乐府民歌与《古诗十九首》的表现方法、诗体、风格、语言等 各具特色。 从内容上看...

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

汉乐府民歌及古诗十九首汉乐府民歌 【陌上桑】 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。 罗敷善蚕桑,采桑城南隅。青丝为笼系,桂枝为笼钩。 头上倭堕髻,耳中明月珠。湘绮为下裙,紫绮为上襦。 行者见罗敷,下担捋髭须。少年见罗敷,脱帽著帩头。 耕者忘其犁,锄者忘其锄。来归相怨怒,但坐观罗敷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