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
暮春独行小记
四月末的黄昏,我沿着苏溪缓步而行。岸边春草已深,绿得几乎要淌出水来,茸茸地铺展到石阶尽头。远处亭台的飞檐挑着一弯新月,像被谁用黛青色画笔描在渐暗的天幕上。忽然就想起戴叔伦那句“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”,此刻虽无美人倚栏,却有柳絮乘着东风,雪片似的扑上青石栏干,恍若时光留下的絮语。
溪水映着最后的天光,碎银般颤动。对岸有人点亮纸灯笼,暖黄的光晕在暮色里化开,让我想起旧年祖母总在此时采摘兰草。她说春末的兰叶最是肥厚,捣汁和入糯米粉,蒸出的青团藏着山野清气。如今石阶缝隙里果真钻出几丛兰草,细长的叶片托着淡紫小花,在风里微微颔首,像在回应百年前诗人的叩问。
阑干十二曲的遐思
伸手触碰冰凉的栏干,石柱上深浅不旧的刻痕不知承载过多少人的凭栏远眺。东南角的第十二根阑柱有道极深的裂痕,裂缝里生出青苔,摸上去潮湿柔软。忽然觉得这十二曲阑干像时间的琴键——第一曲是初春新芽破土的脆响,第三曲有黄梅雨敲打荷叶的淅沥,而此刻倚着的第十二曲,正流淌着暮春特有的温凉与怅惘。
几个穿校服的少年骑着单车掠过,车铃惊起水鸟,翅膀扑棱棱划破渐浓的夜色。他们笑闹着讨论明天的考试,如同溪水般匆匆奔向远方。忽然懂得诗人为何要写“十二阑”——人生百转千回,唯有春色年复一年停在阑干曲处,等着某个停步的人忽然听懂风的低语。
草木深处的回响
夜幕完全落下时,亭角悬起的宫灯亮了。灯光描摹出瓦当上的缠枝纹,那些藤蔓在光影里仿佛仍在生长。暗香浮动,不知是兰草还是新开的栀子,甜丝丝地渗进呼吸。忽然明白古人为何总将兰草与栏杆并置:兰是幽谷深处的君子,阑干是人间故事的画框,当东风卷起兰叶上的露水洒向石栏,天地间的寂寥与温柔便在此相逢。
归途看见溪面漂着点点流萤,宛若星子坠入人间寻不着归路。手机响起朋友讯息:“周日去山里采兰否?”我抚过衣襟沾染的柳絮,笑着回复好。千年诗韵从未远去,它只是化作春草年年生长,等着某个寻常黄昏,被蓦然回首的人轻轻接住。
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-释义
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-释义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《苏溪亭》 解释:苏溪亭外野草青青,无边无际,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? 赏析:野草茁长,遍地青青,此句刻画了暮春时节的特征,为下句中的倚阑人渲染了气氛,勾起人们的离愁别绪。©2022 Baidu |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| 使用百度前必读 | 文库协议...
苏溪亭原文、翻译注释及赏析
苏溪亭原文、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⽂:苏溪亭 唐代: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⼗⼆阑。燕⼦不归春事晚,⼀汀烟⾬杏花寒。译⽂: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⼗⼆阑。苏溪亭外野草青青,⽆边⽆际;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⼲⼗⼆曲呢?燕⼦不归春事晚,⼀汀烟⾬杏花寒。春天来得晚了些,...
古诗苏溪亭·苏溪亭上草漫漫翻译赏析
古诗苏溪亭·苏溪亭上草漫漫翻译赏析 《苏溪亭·苏溪亭上草漫漫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。其古诗全文如下: 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 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 【前言】 《苏溪亭》这首诗的写作时间与《兰溪桌歌》相近。戴叔伦公元780年在(唐德宗建中元年)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,苏溪在今浙江...
苏溪亭古诗翻译合集
苏溪亭原文、翻译注释及赏析 原文: 苏溪亭 唐代: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 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 译文: 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,无边无际;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? 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 春天来得晚了些,燕子还没有归来;迷蒙的烟雨笼罩着...
苏溪亭翻译及赏析合集
译文: 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 苏溪亭外野草青青,无边无际;是谁随着东风唱着阑干十二曲呢? 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 春天来得晚了些,燕子还没有归来;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, 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。 注释: 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 苏溪亭:在现在的浙江义乌市。漫漫:无边...
...苏溪亭戴叔伦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?燕子不归春事晚,_百度...
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?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(1)这首诗描写的是 时候(季节)的景色,诗人抒发的是 之情。(请各用双音节词填入)(2分)(2)宋代词人贺铸的《青玉案》中“试问闲愁都几许?一川烟草,满城风絮,梅子黄时雨”与本诗“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”的写法...
写景色的古诗20首
10.春阴垂野草青青,时有幽花一树明。晚泊孤舟古祠下,满川风雨看潮生。——(宋)苏舜钦《淮中晚泊犊头》11.苏溪亭上草漫漫,谁倚东风十二阑。燕子不归春事晚,一汀烟雨杏花寒。——(唐)戴叔伦《苏溪亭》12.泉眼无声惜细流,树阴照水爱晴柔。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。——(宋)杨万里《小池》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