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光秋月两相和
十月十五日 晴
黄昏时分,我独自漫步至城西的明镜湖。恰逢农历十五,一轮圆月已悄然爬上天幕,而夕阳的余晖尚未完全褪去,西天仍残留着一抹橘粉的霞光。此刻的景象,倏然让我想起刘禹锡那句"湖光秋月两相和"——眼前不正是这般意境么?
湖光潋滟
晚风轻拂,湖面泛起细密的涟漪。夕阳的余晖洒在荡漾的水波上,碎成千万点金光,如同谁撒下了一湖的璀璨钻石。远处几只水鸟掠过水面,翅尖点起圈圈涟漪,渐渐扩散,与其它波纹交织在一起,形成复杂而美丽的图案。岸边的垂柳枝条轻摆,倒映在水中,被波纹揉碎成一片朦胧的绿影。
我坐在湖边的长椅上,注视着这不断变幻的光影戏法。湖水不像白天那样碧绿,而是染上了夕阳的金黄和天空的湛蓝,还有远处山峦的青黛色。这些色彩在水中交融、流动,仿佛大自然正在绘制一幅活的水墨画。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,"扑通"一声,打破片刻的宁静,却也增添了几分生趣。
秋月澄明
随着天色渐暗,月亮越发皎洁明亮。它不再羞怯地躲在云后,而是大大方方地悬在深蓝色的天幕上,将清辉洒向人间。月光下的湖面与夕阳照射时截然不同,那是一种更为宁静、神秘的美。湖水平静处如镜,清楚地倒映着月亮的倩影,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真,哪个是假。
我记得小时候读"潭面无风镜未磨",总觉得诗人夸张,今夜方知所言不虚。没有风的时候,湖面确如未经磨拭的铜镜,倒映着的月亮边缘微微模糊,带着一圈柔和的光晕。这景象让人心静,白日里的烦忧似乎都随着荡漾的水波渐渐消散了。
两相和的意境
最妙的时刻终于来临——夕阳完全隐没,而月光更加明亮。此刻湖面上既有着月光清冷的银辉,又残留着夕阳温暖的余韵,两种光芒并不冲突,反而奇妙地融合在一起。东边的湖水银光闪闪,西边的湖水却还泛着淡淡的金红色,中间过渡地带的色彩难以名状,似是紫色又带点橙黄,如同打翻的调色盘,却意外地和谐美好。
我忽然明白诗人为什么用"两相和"来形容这般景象。这不只是光与影的和谐,更是昼夜交替的和谐,冷暖色调的和谐,动与静的和谐。一只晚归的白鹭飞过湖面,它的身影先后穿过夕阳区和月光区,仿佛一瞬间从黄昏飞入了夜晚。
夜色渐深,凉意袭来,我不得不踏上归途。回头望望明镜湖,月光下的它宁静而神秘,与城市璀璨的灯火形成鲜明对比。我想,古人在没有电灯的年代,应该更能体会这种"湖光秋月两相和"的美吧。现代人总是匆匆忙忙,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欣赏这样的景致。
感谢今晚的邂逅,让我亲眼见证了诗中描绘的意境。这不仅仅是一次视觉的享受,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。我承诺自己,以后要常常来这里,感受不同季节、不同时辰的湖光月色,体会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无尽美好。
描写冬天景色不胜枚举的诗句
我看着这景色,又想起“湖光秋月两相和,潭面无风镜未磨”,虽然这是写秋天的,但冬天的湖面结了冰,像镜子一样,也有这种平静的美,不过冬天有雪,又多了一份不一样的景色。妈妈还跟我说“燕山雪花大如席”,虽然我们这里的雪花没有那么大,但密密麻麻的雪花飘下来,也很壮观。我们在公园里还看到有人在拍照,有人在堆雪人,还有小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