岁寒知松柏,患难见真情——冬日观松有感
一、雪中初见
清晨推窗,忽见昨夜一场大雪将校园里的松树裹成了银装素裹的模样。这让我想起《论语》中那句"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",不禁披衣出门,想要近距离观察这些风雪中的勇士。
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
要知松高洁,待到雪化时。
——陈毅《青松》
二、松之风骨
走近细看,松针上凝结着晶莹的冰凌,但枝条依然倔强地向上伸展。这让我想起去年疫情封校时,宿舍楼前那棵老松树始终挺立的身影。当时我们总爱在树下背书,松针沙沙作响,仿佛在为我们加油打气。
1. 坚韧不拔
松树的根系能穿透岩缝,在贫瘠的山地上生长。这让我联想到班上那位打着石膏仍坚持来上课的同学,他总说:"松树能在石缝里活下来,我这点伤算什么。"
2. 四季常青
与其他落叶乔木不同,松树在寒冬依然保持着苍翠。这多像我们那位退休后仍每天来学校辅导学生的老教师,她说:"教育就像松树,要永远保持生机。"
三、人生启示
站在松树下,雪花偶尔从枝头簌簌落下。忽然明白古人为何如此推崇松柏——它们教会我们在逆境中保持尊严,在风雪中坚守本心。记得苏轼在《赤壁赋》里写:"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",而此刻我觉得,还应该加上"与雪中之劲松"。
后记:回宿舍路上,看见几个同学正在松树下堆雪人。他们给雪人围上红围巾,还插了两根松枝当手臂。这活泼的景象与肃穆的松树相映成趣,忽然觉得,松树不仅是坚韧的象征,更是承载着我们青春记忆的见证者。
(全文共计628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