屏风掩映,一帘幽梦
——记屏的古诗中的闲适时光
清晨醒来,窗外细雨霏霏,屋内一盏昏黄的台灯映照着书桌上的屏风。那是一幅仿古的山水屏,淡墨勾勒出远山近水,仿佛将古诗中的意境搬进了我的书房。屏的古诗里总藏着几分闲适与静谧,正如杜牧笔下“银烛秋光冷画屏”的寂寥,或是李商隐“云母屏风烛影深”的幽邃。
一、屏风为界,隔出诗意
屏风在古诗中常是空间的划分者。我的书房不大,但一方屏风却巧妙地将阅读区与休憩区隔开。屏上绘着《千里江山图》的片段,每次抬头,都能看见层峦叠嶂间若隐若现的小径,仿佛在提醒我:生活需要留白,正如王维所言“屏风九叠云锦张”,繁华中亦需一方净土。
二、烛影摇红,屏中窥情
傍晚时分,我喜欢点燃香薰蜡烛,看烛光在屏风上投下摇曳的影子。这让我想起温庭筠的“水晶帘里玻璃枕,暖香惹梦鸳鸯锦”,只不过我的屏风是宣纸材质,光影更添朦胧。偶尔提笔写日记,墨迹在纸上晕开,与屏风上的山水融为一体,竟分不清是人在观屏,还是屏在观人。
“闲坐小窗读周易,不知春去几多时。”这句题在屏风角落的诗,总让我怔忡。现代生活节奏太快,而屏风像一道时光结界,让我能像古人那样,在方寸之间寻得永恒。
三、屏里屏外,皆是人生
深夜整理旧物,发现十年前旅行带回的漆器小屏风,不过巴掌大小,却精细地雕着《兰亭集序》。突然明白古诗中为何总爱咏屏——它既是实物,更是隐喻。陆游“屏山十二曲阑干”的怅惘,李清照“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”的孤寂,都在这咫尺屏风中有了温度。
雨停了,月光透过屏风洒在日记本上。我写下最后一行:“屏的古诗教会我的,是用一道屏障守护内心的山水。”或许明天,该学着在屏风上题一首自己的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