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智水仁山,静思得悟——读观书有感有感日记

智水仁山,静思得悟

——读朱熹《观书有感》有感日记

2023年5月15日 晴

今日重读朱熹《观书有感》,"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"四句诗如清泉般涤荡心灵,古人以"智水"喻求知之道,令我思绪万千。

一、智水潺潺映天光

晨起临窗,见楼下人工湖面倒映朝霞,忽忆诗中"天光云影"之句。朱熹将书本比作明镜般的方塘,而我的手机屏幕里,正反射着支离破碎的光影。现代人每日接收的信息量百倍于古人,却少见"清如许"的澄明心境。不禁在日记本上抄写全诗,墨迹晕染处,仿佛看见八百年前那位理学家提笔时衣袖沾到的晨露。

二、仁山巍巍立根本

午后登山,发现"智水仁山"原是互文见义。《论语》有"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"之说,朱熹此诗暗含双关。坐在半山亭里,看山涧奔流冲刷岩石,顿悟诗中"源头活水"不仅是知识更新,更是道德修养的活水。手机突然弹出二十条工作消息,山风却把便签纸上的诗稿吹得哗哗作响,像在嘲笑现代人追逐流量的浮躁。

"真正的智慧不在云端服务器里,而在千年不变的山水启示中。"我在日记里写下这句话时,一只蜻蜓正停驻在钢笔末端,透明的翅膀折射出七种光晕。

三、静观自得见本心

傍晚整理书架,泛黄的《朱子语类》里夹着去年写的读书笔记。对比今日所思,发现当时竟把"源头活水"简单理解为"终身学习",如今才懂其中包含的格物致知精神。用毛笔在宣纸上重抄全诗,墨色随着呼吸渐渐晕开,仿佛看见智慧如涟漪般在时空里荡漾。

临睡前,把今日所悟发在朋友圈时,系统提示"智水仁山"四字被标记为"可能包含敏感词"。哑然失笑间,窗外的月光正静静铺在日记本上,像八百年前那方塘里不肯消散的云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