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更无柳絮因风起,惟有葵花向日倾——夏日向日葵观察日记

更无柳絮因风起,惟有葵花向日倾

七月十五日 晴空万里

清晨五点三十分,晨光熹微中我带着画板来到城郊的向日葵田。这句出自司马光《客中初夏》的古诗蓦然浮现脑海——"更无柳絮因风起,惟有葵花向日倾"。初夏的柳絮早已消尽,此刻唯有成片的金黄葵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,仿佛在向即将升起的太阳行注目礼。

远望如金色海洋的葵花田,近看每朵花盘都呈现出独特的生长姿态。有些花盘已经完全绽开,直径足有三十公分;有些还半合着,带着青涩的稚嫩。我选取一株特别挺拔的向日葵作为观察对象,它的茎秆比我还要高出半个头,粗壮的梗部布满细密的绒毛。

向阳而生的奥秘

从日出到正午,我持续观察向日葵的转向过程。发现其花盘并非始终正对太阳,而是保持着约15度的偏移角。通过查阅资料得知,这是植物生长素分布导致的向光性运动。每当日暮西沉,花盘又会缓缓回转,等待次日朝阳升起。这般日复一日的执着,恰似古人所言"唯有葵花向日倾"的忠贞不渝。

正午时分,蜜蜂与蝴蝶在花间忙碌穿梭。我注意到向日葵的花盘实际上是由上千朵小花组成的头状花序,外围金黄色舌状花负责吸引昆虫,内里棕色的管状花才是结实的关键。这种精妙的结构设计令人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

时光深处的葵影

翻开古诗集,发现向日葵虽原产美洲,但早在宋代就有类似记载。司马光笔下"葵花向日倾"的葵实为冬葵,而如今我们看到的向日葵则是明代才传入中国。不过古人早已赋予"葵"向阳而生的象征意义,这种文化意象的传承比植物本身的传播更令人着迷。

夕阳西下时,整片葵田染上橘红的光晕。花盘开始微微下垂,仿佛在向今日的太阳作别。我忽然明白,所谓"向日倾"不仅是物理上的向阳生长,更是一种生命态度的昭示——永远面向光明,永远怀抱希望。这或许就是向日葵跨越时空打动无数人的根本原因。

归途上,衣襟沾满向日葵花粉的香气。想起梵高笔下燃烧的向日葵,想起古诗中永恒的葵意象,更想起自己今日收获的感动。愿我们都能如葵花般,无论经历什么,永远保持向阳而生的勇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