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琴声入梦:一曲古诗中的清音

晨起听琴记

清晨微雨,檐角滴答声与远处飘来的古琴声交织,让我想起白居易《琴》中“丝桐合为琴,中有太古声”的句子。推开雕花木窗,见对街琴馆的老先生正拂拭焦尾琴,十指在七弦间起落如鹤舞。

古诗中的琴心

记得王维《竹里馆》写道“独坐幽篁里,弹琴复长啸”,此刻老先生独坐青瓦檐下的身影竟与千年前的诗境重叠。琴案上摊开的《五知斋琴谱》泛着茶色,他信手拨出的《流水》段,恰应了刘长卿“泠泠七弦上,静听松风寒”的意境。

午后翻阅《琴操》,嵇康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”的潇洒与眼前老先生收势时的广陵散余韵,都在印证着古琴作为“四艺之首”的永恒魅力。窗边盆栽的兰草随琴韵轻颤,恍惚间似见李白“为我一挥手,如听万壑松”的盛唐气象。

弦外的哲思

黄昏时琴声渐歇,老先生用麈尾拂去琴面微尘的动作,令我想起苏轼《琴诗》“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”的禅机。这具承载着《碣石调·幽兰》谱式的唐琴,分明在诉说“得之心而寓之器”的古老智慧。

入夜后雨声又起,案头《溪山琴况》被风翻至记载《潇湘水云》的篇章。忽然懂得范仲淹“清音信可娱,幽独自有适”的真意——原来千年琴诗从未远去,只是等待某个雨打芭蕉的夜晚,在七弦震颤中复活成星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