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戏古诗词·暮春日记:落花时节又逢君

戏古诗词·暮春日记:落花时节又逢君

庚子年四月初三 微雨

晨起推窗,见阶前海棠零落成泥,忽忆少陵野老"一片花飞减却春"之句,不禁莞尔。这戏古诗词的雅趣,倒教我在这钢筋铁骨的城里,寻得三分古意。

戏作《浣溪沙》

廿四桥头月似钩
玉人何处教吹箫
可怜杨柳瘦如腰

自注:此戏仿姜白石"念桥边红药"意境,然终不及原句空灵。戏古诗词之乐,正在这"画虎类犬"的拙趣。

午后记事

访旧书肆,得残本《唐贤三昧集》。店主是位鹤发翁,见我翻检诗词类,竟以"同道"相称。二人对坐檐下,以茶代酒,戏拟古人联句。老翁出"细雨湿衣看不见",我对"闲花落地听无声",相视大笑。这戏古诗词的因缘,真真是"相逢何必曾相识"。

夜窗独思

灯下重读《东坡乐府》,至"人生如逆旅"处,忽觉今人手机里的"朋友圈",与古人驿壁题诗竟有异曲同工之妙。遂戏填《鹧鸪天》半阕:"点赞浮名似水沤,刷屏万事等云浮。可怜半夜追剧客,不及寒江独钓舟。"

墨迹未干,窗外雨声渐密。想这戏古诗词的游戏,何尝不是现代人的精神桃源?虽不能至"晴窗细乳戏分茶"的境地,倒也在emoji与颜文字间,留得一方平仄的天地。

临睡前手机收到明日暴雨预警,忽想起李义山"留得枯荷听雨声"之句。明日当携这本《唐贤三昧集》去公司,地铁上或可再戏拟几首。毕竟在这AI作诗的时代,亲手推敲平仄的笨拙,反倒成了最珍贵的诗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