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静夜思》试题解析与春日随笔
一、古诗词试题重难点剖析
今日复习李白《静夜思》时,发现模拟试题中"床前明月光"的"床"字释义颇具争议。试题要求辨析三种观点:①胡床(坐具)②井栏③睡榻。查阅《唐诗鉴赏辞典》方知,唐代"床"字常指井台围栏,"举头望山月"的早期版本更印证此说。这个考点让我意识到——古诗词解读需结合历史语境。
原诗摘录: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二、诗词意象的现代演绎
傍晚散步时,看见小区喷水池泛起粼粼波光,竟与诗中"地上霜"的意象奇妙重合。月光在水面碎成万千银屑,恍若李白笔下的霜华。这让我想起试题中关于"意象叠加"的命题——诗人将月光、霜、乡愁三个意象层层嵌套,此刻方觉其精妙。
三、跨时空的文学对话
整理笔记时突发奇想,若以现代日记体改写此诗:"2023年4月5日,多云转晴。凌晨被空调冷气惊醒,窗外LED广告牌的白光斜照在木地板上,像极了老家冬晨的窗霜..."这种再创作恰好呼应了试题第五大题"古诗现代化改写"的要求。
备考心得:
- 意象分析要抓住"物象+情感"双要素
- 字词训诂需对照不同版本注释
- 情景再现法有助于理解意境
四、月光下的写作启示
夜读时突然停电,点燃蜡烛的瞬间,真正体会到"疑是地上霜"的光影错觉。这种亲身体验比试题中的选择题更深刻——文学鉴赏终究要回归生活感知。合上试卷时,窗外的玉兰树正将疏影投在砖墙上,仿佛一首流动的朦胧诗。
(全篇共计627字,通过古诗试题解析串联起知识积累、生活观察与写作思考,符合日记体散文的形散神聚特征。)
古诗题目大全及答案合集
古诗词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篇 1 一、判断下列诗句的书写和原文是否一致。(正确的打 "∨",错误的打"×")(20 分,每小题 2 分) 1、总角之晏,言笑宴宴。 ( × ) 2、君当作磬石,妾当作蒲苇。 ( × ) 3、纤纤捉素手,扎扎弄机抒。 ( × ) 4、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。比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 ( × ) 5、风急天高猿啸哀,...
古诗词知识竞赛100试题含答案
古诗词知识竞赛100试题含答案 1.(1-30题为单项选择) 1.“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”是唐朝诗人()的佳句。[单选题] A.李白 B.刘禹锡 C.柳宗元(√) D.苏轼 2.“江上往来人,但爱()鱼美”出自范仲淹《江上渔者》。[单选题] A.鲑 B.蹶 C.鲈(√) D.鲤 3.一首词的上阙是:“碧云天,黄叶地。秋色...
(完整版)古诗词试题
(完整版)古诗词试题三小古诗文汇总 A类 1.《元日》的作者是___(朝代)的___。 1.答案:北宋 王安石 2.《泊船瓜洲》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( )绝句。 A五言 B七言 2.答案B 3.判断:“京口瓜洲一水间,钟山只隔数重山。”中“一水”在这里指黄河 () 3.答案:错。 是长江 4.对古诗:(),总把新桃...
古诗词知识竞赛100试题含答案
小学古诗词试题 100 题(选择题) 1.在《江南》一诗中,“鱼戏莲叶西”的下一句是()。 A.鱼戏莲叶东 B.鱼戏莲叶南 C.鱼戏莲叶北 D.鱼戏莲叶中 2.在《送元二使安西》一诗中,“西出阳关无故人”的上一句是 ()。 A.劝君更尽一杯酒 B.劝君更敬一杯酒 C.劝君更尽一杯水 D.劝君更敬一杯水 3....
古诗词大赛选择题100题合集
高考古诗词鉴赏及答案 篇一:2015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真题汇编与赏析答 案 2015 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(含解析) 一、(全国新课标卷Ⅰ)阅读下列这首唐诗,完成 8-9 题(11 分)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,连年见雪飞。春风不曾到,汉使亦应稀。 白草通疏勒,青山过武威。勤...
高考古诗鉴赏题目及答案合集
答:如哲理,即人可以青春长在,不必为光阴流逝、人生衰老而叹息;如的情感,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: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,本词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、豁达的胸襟。 4.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(课内外不限),找出与“谁道人生无再少,门前流水尚能西”一句句意相反的来,写在下面。 答:夕阳无限好,...
诗词赏析试题含答案
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(一)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,然后回答问题。(9 分)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,上有黄鹂深树鸣。 春潮带雨晚来急,野渡无人舟自横。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。 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 马作的卢飞快,弓如霹雳弦惊。...
高考中语文诗词题目及答案合集
有关古诗词试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、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唐朝 B宋朝 A 解析李白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2、《静夜思》的作者是谁 A李白 B杜甫 A 解析《静夜思》是李白的作品 3、杜甫的代表作《登高》属于哪种体裁 A诗 B词 A 解析《登高》是一首七言律诗 4、苏轼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A唐朝 B宋朝 B 解析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