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

一则关于别离与思念的日记

二零二三年十月二十七日,晴,微风。

清晨醒来,窗外鸟鸣啁啾,阳光透过薄纱窗帘,在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偶然翻到李白的那句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,心中蓦然一动,仿佛被什么击中了似的。这诗句,像一枚沉睡的种子,在今晨的阳光下突然苏醒,抽枝发芽,蔓延成一片葱茏的绿意,将我整个心房占据。

我想起去年春天,与挚友分别的场景。那也是一个阳光很好的日子,我们站在车站月台上,说着无关紧要的闲话,却都心照不宣地回避着离别的主题。火车进站的汽笛声响起时,他突然用力地拥抱了我,拍拍我的后背,说:“保重。”我也回拍他,喉咙哽咽,什么也说不出来。那一刻,千言万语都化作了沉默,而沉默之中,情感的深度却超越了任何语言的表述。李白的诗,写的是一千多年前的送别,但那份情谊的重量,穿越时空,准确地落在了我的肩头。

桃花潭水的隐喻

诗中的“桃花潭水”,既是实指,更是虚写。它象征着友情的深度与纯净。水深千尺,可谓极矣,然而在诗人心中,仍“不及”汪伦送别之情。这是何等强烈的比较!物理的深度,无论如何测量,总有极限;而情感的深度,心灵的交融,却是无穷无尽、无法丈量的。我们的生活中,是否也有这样的“桃花潭水”?或许是一个共同漫步的湖畔,或许是一家常去的茶馆,又或许只是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拐角。这些地点因为承载了共同的情感和记忆,而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,成为友情的象征性坐标。

我记得与那位朋友第一次深谈,便是在大学校园的镜湖边。湖水并不深,甚至有些浑浊,但在我们眼中,它映照着星光与梦想,深邃如海。我们在那里分享彼此的困惑与憧憬,建立起深厚的信任。如今回想,那时的湖水,又何尝不是我们心中的“桃花潭水”?它测量着我们的友情,而友情又反过来赋予它超越物理存在的深度。

“送”与“情”的永恒瞬间

诗句的核心动词是一个“送”字。送别是一个动作,是一个瞬间,但其中蕴含的“情”,却具有永恒的性质。汪伦的“送”,不仅仅是送到岸边,更是送上一份牵挂、一份祝福、一份无论相隔多远都持续存在的真挚情感。这种“送”,是友情的主动表达,是心甘情愿的情感付出。

现代社会,交通发达,信息迅捷,地理上的离别不再像古代那样意味着音信全无。一个视频通话,就能看到对方的脸;一条微信消息,瞬间就能抵达地球另一端。然而,这种便利,在某种程度上是否也稀释了离别的情感浓度?我们是否因为知道相见容易,而不再那样珍视分别的时刻?李白的诗提醒我们,无论科技如何进步,人与人之间那份真挚的情感联结,那份在分别时自然流露的不舍与祝福,才是最重要的。真正的“送”,是心的相伴,是即使远隔重洋,依然能感受到的温暖支持。

我那位朋友如今在另一座城市生活,我们平时各自忙碌,联系并不频繁。但每当遇到重要的抉择或困难时,第一个想到的倾诉对象往往还是彼此。一个电话,几句问候,就能立刻找回曾经的默契。这种情感,不因距离而疏远,不因时间而褪色,正如汪伦送别李白的情谊,历经千年,依然鲜活地感动着今天的我们。

日记外的沉思

合上日记本,窗外已是夕阳西下。金色的余晖洒满书桌,也洒在那本摊开的《李太白全集》上。我深深感到,一首好诗的魅力就在于它能穿越时空,与不同时代、不同境遇的人产生共鸣。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,它不仅仅描写了一场具体的送别,更提炼了人类共通的、关于友谊与离别的情感体验。

它告诉我们,真挚的情谊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。它比最深的水更深厚,比最长的路更绵长。在忙碌的生活中,我们应当珍惜身边的每一份真情,用心去“送”,用情去“待”。因为正是这些情感联结,定义了我们是谁,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深度和温度。

愿我们都能拥有自己的“汪伦”,也能成为别人的“汪伦”。愿我们的生命中,都有那样一汪深情的“桃花潭水”。

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的意思_全诗赏析

出自唐代诗人的《赠汪伦》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赏析 公元755年(唐玄宗天宝十四载),李白从秋浦(今安徽贵池)前往泾县(今属安徽)游桃花潭,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款待他。临走时,汪伦又来送行,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。 诗的前半是叙事:先写要离去者,继写送行者,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...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解释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意思解释 这句诗的意思是:即使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,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。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《赠汪伦》,是李白离开桃花潭时,好友汪伦来送行,李白触景生情写下的。它用夸张的手法,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与汪伦之间深厚的友谊。...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翻译

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”的意思是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,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。出自唐代李白的《赠汪伦》。原文:李白乘舟将欲行,忽闻岸上踏歌声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译文: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,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。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,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。赏析:此...

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作文

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的作文 全文共8篇示例,供读者参考 篇1 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赠我情 大家好,我叫小明,今天给大家讲讲我和我的好朋友汪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。汪伦是我们班上的学习委员,他成绩特别好,老师经常表扬他。不过他虽然成绩好,但从来不会看不起别人,反而特别乐于助人。我最佩服他的,就...

[桃花潭水深千尺全诗]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。 《赠汪伦》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,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。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,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。 《赠汪伦》注释 ①踏歌: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,一边唱歌,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,可以边 走边唱。 ②桃花潭: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。《一统志》...

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文合集

桃花潭水深千尺, 不及汪伦送我情。 《赠汪伦》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于泾县(今安徽皖南地区)游历 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赠别诗。诗中首先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, 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,十分朴素自然地表达出一位普通村民对诗 人那种朴实、真诚的情感。后两句诗人信手拈来,先用“深千尺”赞 美桃花潭水的深湛,...

【离别诗句】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迭汪伦送我情_全诗赏析

桃花潭水是那样的精深,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,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,水蜜意深自然地联系起来。结句迸出“不及汪伦送我情”,以比物伎俩形象性地表达了诚挚纯粹的密意。潭水已“深千尺”,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一定更深,此句耐人寻味。清很观赏这一句,他说:“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,便是凡语。妙境只在...

【离别诗句】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迭汪伦送我情_全诗赏析

出自唐代诗人的《赠汪伦》当我正要坐船时,我突然听到了上岸的声音。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迭汪伦送我情。欣赏 公元755年(唐玄宗天宝十四载),李白从秋浦(今安徽贵池)前往泾县(今属安徽)游桃花潭,当地人汪伦常酿美酒招待他。临走时,汪伦又来送行,李白作了这首留别。诗的前半是叙事:先写要离去者,继写...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成语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伦送我情意思是看那桃花潭水,纵然深有千尺,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,所以意思就是再深的潭水,也比不上汪伦送我,就是无与伦比。 无与伦比,指事物非常完美,没有能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。伦:类、同辈。 出自唐·卢氏《逸史》:“置于州,张宠敬无与伦比。”©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