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竹溪日记

静夜思伴我入眠的月光日记

《静夜思》伴我入眠的月光日记

一窗明月半床书

深夜合上《唐诗三百首》时,李白的"床前明月光"突然在脑海中泛起涟漪。窗外正悬着玉盘般的满月,清辉透过纱帘在木地板上流淌成银河。这情景与一千三百年前那夜何其相似——诗人披衣望月的剪影,此刻竟与我的身影在时空中重叠。

静夜思·李白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
月光里的记忆拼图

记得儿时在皖南老家,祖母总在月夜给我讲"吴刚伐桂"的故事。青石板院落里,她摇着蒲扇的影子与竹影交错,瓦檐上栖着的月光像会流动的碎银。如今读到"疑是地上霜",忽然懂得那不仅是视觉的错觉,更是游子心底渗出的寒意。冰箱运作的嗡鸣中,我分明听见童年夏夜的蟋蟀在吟唱。

二、月光三叠

第一重月光落在案头未写完的策划案上,电脑蓝光与月华在键盘间厮杀;第二重月光漫过手机里未回复的微信,那些红点像朱砂痣般刺眼;第三重月光终于抵达枕畔时,已化作母亲寄来的决明子茶包,在抽屉里散发着安神的芬芳。

今人不见古时月

凌晨两点在阳台遇见夜跑的邻居,彼此在月光里点头致意。忽然想起苏轼"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"的慨叹。我们与盛唐诗人仰望的是同一轮明月,只是霓虹给月亮镀上了新的光晕。朋友圈里有人晒"超级月亮"的九宫格,而李白只需推开雕花木窗,就能将整个盛唐的月光拥入怀中。

后记:月光是有记忆的。它记得李白搁笔时砚台里的墨香,记得杜甫茅屋上跳动的银色火焰,也记得今夜我敲击键盘时,落在退格键上的那滴迟疑。